傅以新

傅以新

1943年生於山西壽陽,196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科, 曾任天津美術學院教授,1994年任中央民族大學文藝研究所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傅以新 傅以新

1943年生於山西壽陽,196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科, 曾任天津美術學院教授,1994年任中央民族大學文藝研究所教授。師從李可染、李苦禪、李斛、宗其香。現為博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林業美術家協會顧問、天津畫家書法學會會長。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曾獲“華北書法獎”、“魯迅文藝獎金(優秀創作獎)”、“現代書畫家交流展榮譽金獎”。

個人作品

參加全國美展、國畫展、全國山水畫邀請展、國際書法展、全國書法邀請展、香港中國繪畫藝術精品展、台灣中國大陸當代百人畫展及文化部、對外友協、中國美術館等主辦的赴外畫展,發表於《美術》、《藝術家》、《中國年鑑》、《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文匯報》、《世界華人美術年鑑》、美國《時代報》、《華僑日報》、日本《朝日新聞》、加拿大《世界周刊》,並有《國畫家》、《中國畫》、《新華文摘》、《北京觀察》、中央電視台、中國海峽之聲廣播電台作專題介紹。出版有《傅以新水墨畫選》,《傅以新畫集》,《傅以新專輯》等。傳記收入國內多種名人辭典和英國劍橋、美國國際傳記中心《世界名人錄》、印度《亞洲名人錄》。作品《故城夕照》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夜河奔驥》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展。作 品有《雲濃山醉》、《清光萬里》等。 出版有《傅以新水墨畫選》。獲魯迅文藝獎金(優秀作品獎)、華北書法獎、曼谷世界藝術博覽會金獎。作品發表於《美術》、《書法》、《求是》、《藝術家》、《中國年鑑》、《中國當代書法藝術大成》、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美《時代報》、《華僑日報》、日《朝日新聞》、加《世界周刊》,並有《國畫家》、《中國畫》、《新華文摘》、中央電視台等作專題介紹。出版有《傅以新水墨畫選》、《傅以新畫集》、《傅以新山水畫賞析》、竹簡版書法集《易經》、《孫子兵法》及專著多部。

人物評價

用有限的文字評論傅以新似乎很難,因為他多才多藝。用同行的話說就是,畫好、字好、詩好、文好,還通音律,特別是西方古典音樂。他的畫,如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大氣。傅以新筆下的山水有一種震撼力,透過畫面深沉的氛圍,傳達出一種強烈的情緒。他的代表作《祁連春色》就曾令多少人駐足留連:連綿無盡的群山,層層疊疊推向遠方,山勢起伏涌動,形如海上波濤;橫豆半空的長雲,遮山蔽日。雲移山影動,天光下瀉,亮色的山巒如遊動的蚊龍。綠色的山坡和遼闊的高原草場,帶來春的氣息,而飄浮在天際濃雲中的祁連主峰,依然白雪皚皚。一群白鳥振翅翔飛,穿出蒼深的幽谷。正在追逐雄鷹的騎手,勒住狂奔的駿馬,眼前壯麗的山景令他們陶醉。同樣被陶醉的還有畫前的讀者。

傅以新筆下的山水,向我們展示著生命的律動,它們有性格,有情感,有氣度。作為山水畫家,他對神奇博大的大自然充滿敬畏、熱愛和感恩之情。生千北方、長於南方、最後又定居於北方的他,既有北方山川養育的堅韌、直朴的氣質,又有江南水鄉蘊育的雅致、清爽的風韻,在儒雅謙和的表征下,血管里奔騰著熱情和豪邁。他的畫正是儒雅與豪放的混合體。

長期的藝術實踐,傅以新的畫風得到不斷強化,對傳統模式的突破和拓展取得顯著的成果,例如他對光的鐘情。對中國畫來說,光是一個禁區,他的導師李可染、李斛、宗其都突入了這個禁區,而傅以新承接師訓,更直白地表現日、月,闡述光的感受。《暾暾日出》是80年代純水墨的代表作:一輪朝陽從山後突然躍出,當群山還陷於昏暗時,前山的白搭已被照得通體透亮,太陽四濺著光芒,強烈的黑白反差帶給人視覺的震撼。《清光萬里》表現平原的夜色:園月高懸,四圍一片渾沛,虛擦的樹影表現出小樹在月色申的晃動;在月光倒影中,小溪漣滴在輕輕顫動。著名作家馮驟才見後激動地說:"一定要好好留存,這是不能再有的好作品!"不論是早期的水墨,還是後來的重墨青綠,對光的膜拜始終是他不捨的情結。《聖光》表現了映身在太陽輝光申的遠峰,用純粹的朱紅色喧染的山體似被陽光穿透,在深沉昏暗的雲山對比中,顯得無比潔淨和遙遠,吸引著觀者視覺的焦點。畫家藉助人格化的山川形象,塑造出神奇瑰麗的詩意境界,讚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古代哲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傅以新的創作靈感得自於與大自然的親近。無論雲嶺荒灘,還是急河淒谷,都是他與大自然對話的平台,高山的雲海,平川的薄霧,夏目的濃蔭,讓峽的夜幕,奔騰的飛瀑,夕照中的蒼山,都在他筆下得到深情的傾訴,也揭示著他創作的艱辛。他是以心在作畫,以畫來寄託大自然帶給他的那份情懷。他的畫決不是那種用程式化的符號去設釋的山水,更不是無病呻吟的強作態,因此能生出感人至深的魁力,常令觀畫"一過三折返",越品越有味。

傅以新的藝術還得益於他廣博的學識修養,這一點突顯在書法方面。他曾主持報章《小窗書法》、《書史縱橫談》專欄,對書法史料的剔偽存真,對書法精神的把握,對歷史人物的減否,都有獨到的見地。他曾受邀為多部書法專著作序,足見他在書法理論方面所獲的社會認知。然而真正展現他書法修養才華的舞台,還是書法創作。

傅以新受過嚴格的傳統書學訓練,幼承家學,大學期間又深得齊門兩大弟子李苦禪、劉冰庵的教誨,苦禪老師曾盛讚他的書法"少有老氣",以後更一發而不可收。傅以新有堅實的傳統功力,但作為畫家又很自然地把繪畫理念(不是形態)溶入書法之中,他講究字型的造型之美、點畫的搭配之美、線條的變化之美、章法的顧盼之美、內涵的雄壯之美,溶傳統典雅形質與律動的審美取向為一體,形成強有力的影響,確立了在書界的地位。"國際書法展"專家組對傅以新的草書《雨步灕江詩》有過如下評述:"點畫錯落,盤桓連綿,如珠落玉盤,又如行雲流水",準確地概括了他草書的特質和藝術價值。他的隸書,以漢碑為風骨,又溶入了篆書的結構和漢簡草體的筆意,強悍厚重而具裝飾美感,還體現著靈動的筆墨意趣。他的被譽為填補出版空白的竹簡版書法集《易經》和《孫子兵法》,充分反映出他的書學水平和成就。書畫雙擅,是藝林最看重的"身份",在當今如鳳毛磷角(這裡不包括有畫名後又以字充數的“名家字"和專作筆墨構圖遊戲的"畫家字”,傅以新儕身於這鳳毛磷角中,當之無愧。

(文作者:愛新覺羅·連經,北京畫院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政協常委。)

個人作品

天際雷聲 天際雷聲

畫作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