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10位[730304535X]13位[9787303045358]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
定價:¥15.00元
內容提要
本書並不是簡單的用故事敘述的手法來說明人格心理學問題,而是把人格心理學的理論原理、概念融於生活實際和實驗材料之中,使人格心理學的套用同基本理論原理結為一體。因此,全書既深入淺出、明了易懂,又不失理論指導意義;既豐富了生活事實,又不失科學性。為了研究需要和便於自我測查,本書儘可能多選一些問卷量表和一些典型實驗方法供讀者參考。編輯推薦
本書是國家教委博士點研究項目,深入地探討了人格的實質和結構,以健全人格作為創造性人格開發的前提,吸收了國內外在健全人格方面的研究成果,論述了需要、動機、理想、價值取向、自我意識、氣質、性格、智力等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對各個實踐中的人物,如科學家、建築師、藝術家和作家等的創造性特徵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揭示,從多側面提出了健全人格培養的原則、方法和測查工具。本書集心理學理論實驗材料、人物傳記、日常生活實際於一體,內容翔實、材料豐富、概念準確、可讀性強。對我國人文科學的建設和發展,對人尤其對青少年的優良人格品質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目錄
目錄第一章人格心理結構和健全人格(1)
一、人格心理的特點(1)
(一)人格的整體性(1)
(二)人格的獨特性(2)
(三)人格的穩定性和可變性(4)
(四)人格的生物性和社會性(5)
二、人格心理結構分析(6)
(一)國外關於人格心理結構的研究(6)
(二)理解人格心理結構的基本原則(7)
(三)人格心理的狹義和廣義結構(8)
三、健全人格的含義(14)
(一)健全人格的幾種模式(14)
(二)健全人格概念的界定(16)
四、重視培養健全人格(18)
五、如何了解人格(19)
(一)在日常交往中觀察(20)
(二)實驗法(23)
(三)人格測驗(24)
第二章需要、動機的激勵(34)
一、需要的內涵及分類(34)
(一)需要的內涵(34)
(二)需要的兩種分類模式(35)
二、重視高層次需要的培養(39)
(一)先天的生物性需要(39)
(二)後天的社會性需要(41)
(三)培養高層次的需要――信念(42)
三、動機及其與行為、目的的關係(44)
(一)動機的內涵(44)
(二)動機和行為的關係(46)
(三)動機和目的(47)
四、動機過程分析(47)
(一)動機建立在需要基礎上(47)
(二)情緒對需要的放大作用(48)
(三)誘因的激發作用(49)
(四)動機產生的不同時相(49)
五、動機的激發和培養(50)
(一)把握個人的行動目標(50)
(二)激發熱情(52)
(三)勝不驕敗不餒(53)
(四)參與競爭(54)
(五)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的結合(56)
(六)動機衝突及其解決(58)
六、需要與動機的測定(63)
(一)主題統覺測驗(63)
(二)愛德華個人愛好量表(67)
第三章興趣及其培養(70)
一、興趣及其特點(70)
(一)興趣的界定(70)
(二)興趣的特點(70)
(三)興趣的分類(73)
二、興趣、愛好、嗜好(74)
(一)興趣和愛好(74)
(二)嗜好和愛好(75)
三、興趣和年齡、性別以及個性(77)
(一)興趣和年齡(77)
(二)興趣與性別(80)
(三)興趣與個性(82)
四、興趣的品質(85)
(一)興趣的傾向性(85)
(二)興趣的廣博與專注(85)
(三)興趣的穩定性(87)
(四)有效能的興趣(87)
五、興趣的培養(87)
(一)早期培養(87)
(二)多參加和接觸有益的活動(89)
(三)樹立遠大理想和明確奮鬥目標(90)
(四)千錘百鍊(91)
(五)入迷而不迷(92)
六、興趣量表(93)
(一)庫德興趣量表(93)
(二)興趣記錄表(94)
(三)興趣調查表(96)
第四章繪製理想藍圖(104)
一、理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意義(104)
(一)理想的特點及結構(104)
(二)理想的意義(108)
二、理想的類型(109)
(一)理想結構搭配上的類型(109)
(二)對工人理想類型的調查(109)
(三)大學生的理想類型(109)
(四)中小學生職業理想類型(110)
三、理想的培養(112)
(一)繪製遠大、崇高的理想藍圖(112)
(二)理想與信念溶合(113)
(三)為實現理想奮鬥(115)
(四)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的關係(117)
(五)獨立地、主動地設計理想(118)
(六)依據個別特點培養理想(120)
(七)依據年齡特點進行理想教育(121)
第五章價值觀的定向作用(124)
一、價值觀的內涵及意義(124)
(一)價值觀的內涵(124)
(二)價值觀的意義(126)
二、價值觀結構的層次性(127)
(一)價值觀層次的劃分(127)
(二)價值觀的排序研究(128)
三、價值觀類型(131)
(一)斯卜蘭格對價值觀類型的劃分(131)
(二)對青年價值觀類型研究(132)
四、價值取向(136)
(一)價值取向影響人的社會行為(136)
(二)價值取向的形成(137)
(三)價值取向的改變(141)
五、追求有價值的人生(142)
(一)人生觀對價值取向的影響(142)
(二)幸福觀和價值取向(143)
第六章人格中的自我意識(145)
一、自我意識及其特點(145)
(一)自我(145)
(二)自我意識的內涵(145)
二、自我意識的發展(148)
(一)嬰幼兒期的自我意識(148)
(二)學齡初期(6~10、11歲)的自我意識(150)
(三)青年期(12~18歲)的自我意識(151)
三、提高自我意識水平(154)
(一)提高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水平(154)
(二)恰當的自我展示(158)
(三)提高自尊自愛(161)
(四)自我完善(163)
(五)自我超越(164)
第七章發揚氣質的積極面(168)
一、氣質的特點、結構(168)
(一)氣質的特點(168)
(二)氣質的心理結構(172)
二、氣質類型及其分布(174)
(一)氣質類型(174)
(二)氣質類型分布(175)
三、氣質學說(176)
(一)體液說(176)
(二)氣質的激素理論(177)
(三)體型類型說(178)
(四)巴甫洛夫神經活動類型說(181)
(五)艾森克的類型理論(183)
(六)氣質的血型說(184)
四、氣質的作用(186)
(一)氣質對人格的影響(186)
(二)氣質的職業適應性(186)
(三)氣質在教育上的套用(188)
(四)氣質和身心健康(189)
五、氣質的測量方法(190)
(一)問卷法(190)
(二)行為評定法(197)
(三)實驗法(198)
第八章性格及其塑造(一)(199)
一、性格的內涵(199)
(一)什麼是性格(199)
(二)性格與氣質(200)
(三)性格和人格(201)
(四)性格結構(202)
二、性格的形成(205)
(一)機體狀況對性格形成的影響(205)
(二)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206)
(三)學校教育的薰陶(207)
(四)社會文化影響(209)
(五)各種因素相互聯繫作用(210)
三、幾種有效培養性格的途徑(212)
(一)榜樣的力量(212)
(二)民主的教育方式(215)
(三)班級集體的力量(216)
(四)“皮格馬利翁效應”(216)
第九章性格及其塑造(二)(218)
一、性格類型劃分及其意義(218)
(一)心理機能類型(218)
(二)心理活動傾向類型(219)
(三)依從性和獨立性類型(222)
(四)人格特徵與職業選擇關係類型(223)
(五)目的方向性和意志特徵類型(223)
二、特質及其測定(224)
(一)特質論的開創(224)
(二)卡特爾的特質因素分析(224)
(三)卡特爾的16PF(226)
三、塑造優良的性格品質(232)
(一)道德品質(232)
(二)自尊心(233)
(三)自信心(233)
(四)責任心(234)
(五)競爭心(235)
(六)友誼感(235)
(七)獨立性(236)
(八)自製(237)
四、不良品質的調控(239)
(一)對自卑心理的調控(239)
(二)擺脫嫉妒心的困擾(241)
(三)與無恆心作鬥爭(246)
五、人格障礙與矯正(250)
(一)人格障礙的界定(250)
(二)變態人格的類型(250)
(三)人格變態與治療(252)
第十章智力開發(258)
一、能力和智力(258)
(一)能力的特點(258)
(二)智力和能力(259)
(三)能力的種類(259)
二、智力結構(261)
(一)特殊因素理論(261)
(二)斯皮爾曼的二因素論(262)
(三)塞斯頓的群因素論(263)
(四)艾森克的能力層次模式(264)
(五)維爾濃的智力結構模型(265)
(六)吉爾福特的智力結構模型(265)
三、智力、能力的測定(267)
(一)斯坦福一比內智力測驗(267)
(二)韋克斯勒智力測驗(269)
(三)特殊能力測驗(271)
四、超常兒童和低常兒童(274)
(一)超常兒童(274)
(二)低常兒童(278)
五、能力表現早晚差異(282)
(一)能力早期表現(282)
(二)能力晚期表現(283)
六、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與成才(285)
七、知識和智力(288)
八、能力的形成和培養(291)
(一)能力的形成(291)
(二)能力的培養(295)
第十一章創造性人格(298)
一、創造性人格的一般概念(298)
(一)什麼是創造性人格(298)
(二)創造性人格結構(300)
二、不同實踐領域創造性人物的人格(301)
(一)科學家的人格(301)
(二)藝術家和作家的人格(303)
三、創造性人格的測定(306)
(一)問卷法(306)
(二)鑑別創造性人格品質的實驗(314)
(三)創造性人格的綜合性研究(319)
四、創造性人格的培養(321)
(一)幾個心理品質的培養(321)
(二)重視教育(326)
主要參考書目(333)
健全人格的幾種模式
1.有自我擴展的能力;2.與他人熱情交往,關係融洽;
3.情緒上有安全感,自我接納;
4.具有現實性知覺;
5.客觀地看待自己;
6.有多種技能,並專注於事業;
7.行為的一致性是其人生哲學。
“自我實現者”模型。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人類潛能運動的先驅者馬斯洛,對“自我實現者”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這些人都滿足了自己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所有的能力都得到了運用,所有的潛能都得以實現。馬斯洛從“自我實現者”身上歸納出14種特點:
1.能充分地、準確地認識現實;
2.對自己、對他人、對整個自然能夠做到最大限度的認同和接納;
3.有自然、樸實和純真的美德;
4.經常關注社會上各種疑難問題;
5.喜歡獨處,有超俗的品質;
6.獨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環境的約束;
7.高品位的鑑賞力;
8.常有高峰體驗;
9.能建立持久的友誼;
10.民主的價值觀;
11.較強的倫理關係;
12.不帶有敵意的富有哲理的幽默感;
13.有創造性;
14.不消極地適應現存的社會文化類型;
“功能充分發揮者”模型。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功能充分發揮者”在許多方面像是一個嬰兒,這是一個純潔的自我,真正的善。認為幸福不意味一個人所有生物需要都得到滿足,如財產和地位。幸福的真諦在於積極參與實現的傾向,在於持續的奮鬥,而不是它的結果。羅傑斯把“功能充分發揮者”概括為以下五種牲征:
1.他們的社會經驗都能正確地、符號化地進入意識領域;
2.協調的自我;
3.以自己的內在評價機制來評價經驗;
4.自我關注;
5.樂意給他人以無條件的關懷,能與其他人高度協調。
“創發者”模型。美國心理學家埃·弗洛姆認為,每個人都有充分利用自己潛能成長和發展的固有傾向,之所以更多的人未能達到心理健康的狀態,是因為社會本身壓抑和不合理,病態的社會產生了病態的人格。他強調社會變革是產生大量健康者或“創發者”的唯一途徑。
“創發者”可以使用自己的所有力量、潛能和能力。弗洛姆按著愛他人的能力、思維能力、幸福和良心四個方面考慮“創發者”的特點:
1.創發性愛情。創發性的愛情是一種自由、平等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相愛的雙方都可保持他們的個性。
2.創發性思維。創發性的愛會使人意識到與被愛者有密切關係,意識到關懷被愛者。創發性思維則會使人真正意識到與思維對象的關係,意識到對思維對象的關心。
3.有真正幸福體驗。這裡的幸福不只是愉快的體驗,而且是一種生機盎然、充滿活力、身體健康和各種潛能得到實現的狀態。
4.以良心為其定向系統。“創發者”有一種特殊的良心,弗洛姆稱之為“人本主義”良心。支配心理健康者的人本主義良心引導人們以一定的行為方式,實現個性的充分發展和表現,並使人獲得幸福感。心理健康者也是自我定向者,是自律的。
健全人格的特點
第一,內部心理和諧發展。他們的需要和動機、興趣和愛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氣質都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他們的內心協調一致,言行統一,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所做所為是否符合客觀需求,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準則,能及時調整個體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一個人如果失去他的人格內在統一性,就會出現認識扭曲、情緒變態、行為失控等問題。第二,人格健全者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發展友誼。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顯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優良品質。友誼使人開朗、熱情和坦誠。而缺乏友誼的人,在情緒上往往有很大困擾,輕則產生恐懼、焦慮、孤獨,重則產生疑、嫉妒、敵對、攻擊的心態和行為。對那些嫉妒心強的人,很難想像他們能在互惠的基礎上與人合作;傲慢自大的人也絕不會虛心地傾聽別人的意見。人格健全者,在日常交住中既不隨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賞,能夠使自已的行為與朋友、同事、同學協調一致。
第三,人格健全者能把自已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運用到能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上。他們在學習、工作中被強烈地創造動機和熱情所推動,並能和他們的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使他們勇於創造,善於創造,經常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革新,有所建樹。他們的成功,往往又為他們帶來滿足和愉悅,並形成新的興趣和動機,使他們的生活內容更加充實。
人格品質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環境影響和教育薰陶逐漸形成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環境,兒童長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所處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父母的教育觀點和教育水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家庭的氣氛,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他們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對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影響。親職教育觀點正確,方法得當,足以引導兒童身心向健康方向發展,反之則有可能誤導。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生在學校中不僅掌握一定的政治觀點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準則,學會了為人處世的方式,形成著自己的人格特徵。如果學校老師忽視經常性思想工作,對品德不良學生不能一分為二,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學校與親職教育脫節,也可能給學生不良人格品質的蔓延與惡化提供條件。社會上已存在的不正之風和道德水準下降而造成的人與人之間不正常的社會關係,如打架鬥毆、偷摸、走後門拉關係、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等都會給青少年成長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