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

假設

假設是運用思維、想像,對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質或規律的初步構想或推測,是對所研究的課題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嘗試性理解。假設並不是單純主觀思辨的產物,也不是以荒誕地臆造為基礎的虛妄、任意、離奇地猜想。而是依據事實和科學知識的基礎,對未知領域作有規律地推測。

基本內容

詞目:假設

拼音:jiǎ shè

釋義:

⑴姑且認定:這本書印了十萬冊,~每冊只有一個讀者,那也就有十萬個讀者。

⑵虛構:故事情節是~的。

⑶假設(hypothesis):科學研究上對客觀事物的假定的說明,假設要根據一定的事實提出,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稱為理論。

詞意探源:

(1)指假使;假定。

《漢書·賈誼傳》:“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

(2)邏輯名詞。

根據已有的材料與記憶,對事物產生的原因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所做的推測。

定義

假設是運用思維、想像,對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質或規律的初步構想或推測,是對所研究的課題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嘗試性理解。著名學者胡適曾有一句名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大膽假設,即人人都可以提出假設,假定有一種或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概述

假設假設

它是對變數間可能存在的關係的一種預測性陳述。它是以已有的事實材料和科學原理為依據,經過邏輯推理,對未知事實及其規律作出的一種假定性闡釋。假設是以一個可檢驗的命題形式陳述的。陳述的方式主要有3種

:①條件式陳述,形式是“如果A,則B”;

②差異性陳述,形式是“ A不同,B亦不同”;

③函式式陳述,形式是“y是x的函式”,或寫作y=f(x)。

在社會學研究中,假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它能規劃出研究工作的方向;研究者可以從假設中的一般關係推論到具體關係,而這些具體關係是可以設定指標加以測定的;通過對一系列指標的測定,證實或否定假設,就可以促進理論的發展,充實科學知識。

詞語詳細解釋

1. 如果,假定。

《漢書·賈誼傳》:“假設陛下居 齊桓 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朱子語類》卷六七:“假設如此則如此,假設如彼則如彼。” 郭小川 《一個和八個》詩:“這是多么可笑的假設。” 梁斌 《紅旗譜》五十:“假設反動派要屠殺二師學生的話,將在工人階級中引起什麼反響?”

2. 虛構。

宋 蘇軾 《秦少游賀發首薦次韻》:“塗車芻靈皆假設,著眼細看君勿誤。”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假設之辭》:“古人為賦,多假設之辭,序述往事以為點綴,不必一一符同也。”

3. 代為備辦;藉以設定。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太尉曰:吾未晡食,請假設草具。” 宋 秦觀 《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詩:“欲因此勝高構閣,假設象似開羣愚。”

4. 科學研究上對客觀事物的假定的說明,假設要根據事實提出,經過實驗證明、實踐檢驗就成為理論。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第二章四:“現代資產階級的實用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本來是沒有規律性的,科學規律僅僅是人們為著暫時的利益而作的有用的假設。”

形成途徑

①日常觀察;②直覺或靈感;③對實地調查資料的分析;④從一個現有的理論認識中推導出來等。

作用

首先,假設可指導科研沿著一定方向行動。假設是科研設計的主要依據之一,一個良好的假設可以提示哪一種研究設計才能夠配合研究的需要。

其次,假設可指導資料的收集。假設是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所需證據的橋樑,它指導研究者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證據和資料,使研究者對有用的重要的材料更加敏感。

特徵

(1)假設具有事實和科學基礎,它與神話、幻想、迷信有原則區別。

(2)假設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假定性和或然性。

(3)假設具有多樣性。由於假設所依據的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有限,又要以此為基礎進行預見,所以以不同的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為依據,必然會出現不同的假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