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美小膜蓋蕨

假美小膜蓋蕨所屬骨碎補科,產於雲南西北部(麗江、劍川、鶴慶、大理)。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假美小膜蓋蕨

種拉丁名

Araiostegia beddomei (Hope) Ching

科中文名

骨碎補科
科拉丁名:Davalliaceae
屬中文名:小膜蓋蕨屬
屬拉丁名:Araiostegia
國內分布:產於雲南西北部(麗江、劍川、鶴慶、大理)。
國外分布:在東喜馬拉雅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也很常見。

命名來源

假美小膜蓋蕨Araiostegiabeddomei(Hope)Ching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1)卷
3.假美小膜蓋蕨(中國植物志)紫軸小膜蓋蕨(西藏植物志)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4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3-4毫米,密被鱗片;鱗片闊卵形,長5-7毫米,圓鈍頭,全緣,褐棕色,膜質,覆瓦狀蓬鬆地覆蓋於根狀莖上,無褶皺。葉遠生,相距1.5-3厘米;柄長8-15厘米,粗約2毫米,褐棕色,上面有淺縱溝,基部被鱗片,向上光滑;葉片長卵形至橢圓形,長20-25厘米,寬10-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四回羽狀細裂;羽片12-14對,互生,密接,柄長約2毫米,斜向上,基部一對通常與其上一對同形而稍短,闊披針形,長7-8厘米,寬2-3厘米,羽狀深裂達具極狹翅的羽軸,一回小羽片10-12對,互生或下部的近對生,有短柄,斜展,斜卵形,長1-1.5厘米,寬6-8毫米,急尖頭或近鈍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而與羽軸平行,下側楔形,二回小羽片6-8對,互生,無柄,斜向上,楔形至橢圓形,基部上側一片較大,長3-4毫米,寬2-3毫米,鈍頭,基部下側下延,下部幾對羽裂,上部的常二裂為不等長的短裂片,裂片狹線形,寬約0.5毫米,極斜向上,尖頭,全緣。葉脈兩面僅可見,分叉,每裂片有小脈1條,不達先端。葉草質,質軟而薄,乾後棕褐色或棕綠色。孢子囊群小,多數,著生於每裂片基部上側的短小脈頂端,上方具一尖角;囊群蓋圓腎形,中部褐棕色,邊緣色較淺,膜質,全緣,基部著生。

產地分布

雲南西北部(麗江)、西藏(樟木、吉隆、林芝、米林)。也分布於印度北部、錫金、不丹、尼泊爾。模式標本產地:印度(西姆拉)。

生長習性

生山地混交林或冷杉林中的樹幹上,海拔2700-3500米。

骨碎補科植物

中型,附生,少有土生。根狀莖橫走或少為直立,有網狀中柱,通常密被鱗片,鱗片以伏貼的闊腹部盾狀著生,罕為基部著生。8屬,約100多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屬,約30多種,大部分產於西南部及南部,少數分布於東部,僅有1種到達華北及東北(大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