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高40-50厘米。根狀莖粗健,長而橫走,粗8-10毫米,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先端漸尖,邊緣有不整齊的小齒,紅棕色而稍帶光澤,覆瓦狀蓬鬆地覆蓋於根狀莖上。葉遠生,相距1.5-3厘米;柄長12-15厘米,粗2.5-3毫米,棕禾稈色或稍帶褐色,上面有淺縱溝,基部密被鱗片,向上漸稀疏;葉片卵形,長30-35厘米,寬16-2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圓形,五回羽狀細裂;羽片12-15對,互生或基部一對有時為對生,無柄,斜展,彼此密接,基部一對與其上的同形而稍大,三角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15-25厘米,寬4.5-10厘米;一回小羽片14-16對,互生,密接,下先出,基部下側一片生於羽軸基部,其上側一片距離葉軸1-1.5厘米,有短柄或近無柄,斜展,長卵形,長3-7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基部近對稱,上側截形並與羽軸平行或略覆蓋羽軸,下側楔形,三回羽裂;二回小羽片5-8對,互生,有短柄,斜展,上先出,斜卵形至橢圓形,基部上側一片較大,長8-10毫米,寬4-5毫米,先端鈍,基部偏斜;三回小羽片3-4對,互生,無柄,斜向上,楔形至斜卵形,基部上側一片較大,長3-4毫米,寬2-3毫米,基部斜楔形,下部的羽裂,上部的二裂為不等長的短裂片;裂片狹長線形,寬約0.5毫米,先端漸狹且有銳尖頭。葉脈不明顯,分叉,每裂片有小脈1條。葉薄草質,乾後棕綠色或褐棕色,各回羽軸的分叉點下面有幾片卵形大鱗片。孢子囊群小,多數,位於裂片缺刻之下,著生於上側短小脈的頂端,其上方有1對長短不等的線形長角狀突起;囊群蓋半圓形,基部中央褐色,邊緣色較淺,全緣,基部著生。產地分布
產四川(峨眉山)、貴州、雲南(昆明、屏邊、金平、蒙自、騰衝、順寧、祿春)、西藏(錯那)。生山地混交林中樹幹上,海拔1500-3100米。也分布於泰國北部及緬甸。模式標本產地:四川(峨眉山)。骨碎補科植物
中型,附生,少有土生。根狀莖橫走或少為直立,有網狀中柱,通常密被鱗片,鱗片以伏貼的闊腹部盾狀著生,罕為基部著生。8屬,約100多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屬,約30多種,大部分產於西南部及南部,少數分布於東部,僅有1種到達華北及東北(大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