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假尿嘧啶核苷測定的臨床意義
目的:通過定量檢測胃癌患者發生、發展過程中血清、尿及胃黏膜組織假尿嘧啶核苷(PU)的含量變化,探討其與胃癌生物學行為的關係方法:選取132例胃鏡活檢組織標本,其中淺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16例,不典型增生20例,胃癌46例;30例正常胃黏膜作為對照組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定量分析研究對象的血、尿及組織中假尿嘧啶核苷水平變化.結果:胃癌患者血清、尿及組織中PU分別是4.96±2.72(μmol/ml)、17.01±4.53(nmol/μmol肌酐)、790±316(μmol/ml),均顯著高於其他各組(P<0.001);不典型增生組上述各值雖有增高,但無統計學差異.PU值與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轉移有關,而與Lauren's分型無關.結論:胃癌組假尿嘧啶核苷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組且與其生物學行為相關,並且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開始增高,因此可作為胃癌早期診斷及判斷預後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