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墜髻

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髮型,起源於漢朝的“墜馬髻”,興起於魏晉,直到隋唐五代都十分流行。從出土的形象資料來看,這種髮髻的梳結方式是總發於頂,在頭頂正中挽一髮髻,並使之一側偏斜,再用髮簪將其固定。

倭墜髻的由來

倭墜鬢:喻其似薔薇花低垂欲拂之態。《古今注》載:“倭墜髻—雲墜馬髻之餘形也。”其形似倒垂側向一邊。髮髻挽得很低,這是此髻得特色。

倭墜髻的有關故事

魏晉時代就有一種由“墜馬髻”派生出來的“倭墜髻”。晉崔豹《古今注》云:“墜馬髻今無復作者,唯倭墜髻,一雲墜馬之餘形也。”這種髮式知道隋唐五代仍然流傳不息。從出土的形象資料來看,這種髮髻的梳結方式是總發於頂,在頭頂正中挽一髮髻,並使之一側偏斜,再用髮簪將其固定。正如當時人所吟誦的那樣:“倭墜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倭墜鬢倭墜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