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始末
倫敦動物學會(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簡稱ZSL),是1826年4月成立於倫敦的一個學術團體。籌劃成立該團體的主要成員有斯坦福·萊佛士伯爵、蘭斯多恩侯爵、奧克蘭親王、漢弗萊·戴維爵士以及當時倫敦其他的許多貴族、教士和名流。其中萊佛士爵士也是該學會的第一任主席,但他不久就離開人世,臨終之前他獲得了修建動物園的土地,並制定了修建計畫。蘭斯多恩侯爵隨後繼任。
主要功能
倫敦動物學會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建立並管理倫敦動物園。倫敦動物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園。該園於公元1828年4月27日成立。起初,園內動物是學會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後在1847年對公眾開放。目前,動物園在英國匯集了755個動物物種,當中包括1.5104萬個個體,收藏量是英國之最。該園位於攝政公園北部,並被攝政運河穿越,占地36英畝(相當於216畝)。
倫敦動物學會亦將如象和犀牛等大型的動物由市區的動物園遷往貝德福德郡的惠普斯奈德野生公園安置。倫敦動物園不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園,還首先於1849年建成爬蟲館,1853年開放公眾水族館,1881年擁有第一個昆蟲館以及於1938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兒童動物園。另外,在2007年,其首家蛙類綜合保護中心館亦向公眾開放。
倫敦動物學會最早的科學家是成立於1778年的林奈學會的成員。1822年11月29日,在“當代動物學之父”約翰·雷的生日當天,林奈學會召開了一次會議,會上談論在林奈學會中成立動物學俱樂部,這便是倫敦動物學會的雛形。
現在,倫敦動物學會已經發展成一個國際化的科研、自然保護和教育慈善機構。它的主要作用是對動物及其棲息地進行保護。它管轄的動物園除了倫敦動物園以外,還有惠普斯奈德動物園。學會在1864年至1980年之間出版一個專門收錄世界各國有關動物學方面期刊的大型檢索系統——《動物學記錄》。學會還從1830年開始出版《動物學期刊》。學會目前的贊助人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科研項目
2007年,倫敦動物學會啟動了一個保護在進化史上擁有獨特地位生物的項目,專門針對極奇特、極稀有的生物。這一項目列出了一份高危哺乳動物的名單。俗稱娃娃魚的中國特有物種大鯢榜上有名。這份名單上共有10種兩棲動物,除了大鯢,還有生活在非洲島國塞席爾的一種最長不超過11毫米的蛙,以及生活在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地的8種蛙、蠑螈、蟾蜍和蚓螈。這些物種仿佛是‘煤礦里的金絲雀’,它們對氣候變化和污染等環境變化極為敏感,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它們滅絕。它們面臨的危險是對未來人們可能面臨情況的嚴肅警告。
倫敦動物學會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大量的專業研究者和動物保護工作者。他們的工作內容有肉食動物種群數量估計的遺傳分析、野生大猩猩的健康監測、紅樹林的恢復及全球生物多樣性指數的完善等。倫敦動物學會認為動物保護只有在人類文化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才能有效。他們致力於與政府、民間社會和私營部門合作,以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特別是貧困社區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動物保護
倫敦動物學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動物及其棲息地進行保護:確定導致物種滅絕的主要驅動力,其中包括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外來物種、開發、污染和野生動物疾病;開發和測試挽救瀕臨滅絕的方法和工具;與各國政府、工業界和社區合作來可持續地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管理;通過教育和激勵措施來提高全民的動物保護意識;向政策制定者、動物保護工作者及普通民眾提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的建議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