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倪子新(1842-1916),名在田,號苕文,是清代同、光年間的一位知名的幕僚和學者。世居霍橋鎮,自幼聰穎過人,好學不倦。17歲就考中江都縣學生員(秀才),深受學使者李聯秀的器重,然而“文章憎命達”,此後雖三應鄉試而名落孫山,因絕意仕進,發憤讀書與著書。一生著作頗豐,著有《居稽錄》、《續明史紀事本末》18卷、《揚州禦寇錄》、《庸齋內外篇》、《述學》、《朦臆》、《史贄》、《淮鹽小志》及《枯生松齋詩存》等。清代學者、史學家。簡歷
他受明末愛國學者顧亭林的啟發,深感當時考據之學的支離,因而潛心於“經世致用”學說的研究,並仿顧氏《日知錄》而著《居稽錄》,在兩年時間裡就完成了前後各12卷,其年僅20歲。他深憾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僅寫到崇幀朝為止,以致有關南明政權的史料沒而不彰,因作《續明史紀事本末》18卷,為其後研究南明歷史的學者爬梳整理了一條平坦的道路。在他28歲時,他教讀於虹橋潘家,與曾為瓜洲營卒的楊某為鄰,太平軍三下揚州,楊某每戰必從,倪在田常與晤談,所言多系其親歷之事,且多與官書、朝報相吻合,因逐日記其所言,並加入自身的聞見,寫成《揚州禦寇錄》一書。自此,他遂以史學名家知名於世。
他在31歲時,開始游幕四方。先後接受山西學使謝維藩、江西學使陳寶琛、陝西巡撫邊寶泉、安徽巡撫陳彝、浙江學使徐致祥的禮聘,佐幕其間,前後度過長達25年高級幕僚的生涯。所到之處,對其地的山川、險要、農田、水利、民生利病、社會風俗無不筆之於書,向延聘他的長吏條陳應興應革諸事,鹹獲施行:在山西力革溺女陋俗,在陝西築河堤以絕水患、修道路以便交通,在江西革寧都漕糧弊政,所在有聲,民皆悅服。光緒二年(1876),新疆分裂分子白彥虎舉眾叛亂,倪在田與學使謝維藩縱談西北兵事,剖析形勢、規劃軍情,因作書致督辦新疆軍務欽差大臣左宗棠,並深以白彥虎逃入俄羅斯為慮。左宗棠對其見解及建議,多於採納,復書謂“英雄所見略同”,其嘉許之情,溢於言表。
光緒二十四年,他告別了幕僚生涯,自浙江辭歸霍橋故里,但以著書、課讀和吟詠自遣。民國五年(1916)病逝於家,享年75歲,門人私謚“貞白先生”。
他一生著作閎富,除前文稱引者外,尚有《庸齋內外篇》、《述學》、《朦臆》、《史贄》、《淮鹽小志》及《枯生松齋詩存》等,今霍橋鎮有其故居,大門貼有“漢臣經術匡劉上,處士風流水木間”聯語,對倪在田的學術與人品作了極為允當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