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馬盟書

候馬盟書

候馬盟書出自中國春秋戰國,用玉片做成,出土共有5000多件,每件大小不一,雕刻細緻,用毛筆書寫,字跡與春秋晚期的銅器銘文相似,大部分為紅色,也有黑色,比較清晰。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為鞏固自己的勢力,奪取霸主地位,諸侯們經常通過盟誓活動團結文臣武將來加強實力。盟書(又叫“載書”)就是天子與諸侯之間,諸侯互相之間,諸侯與大夫之間,向神盟誓時寫在策上的文字,上面記載了盟誓活動的內容。盟書通常1式2份,1份在盟府,1份則埋入地下,以示有神靈作證,不得反悔。1965年,我國考古學家在山西侯馬發現了1份盟書,由此稱為“候馬盟書”。
候馬盟書用玉片做成,出土共有5000多件,每件大小不一,雕刻細緻,用毛筆書寫,字跡與春秋晚期的銅器銘文相似,大部分為紅色,也有黑色,比較清晰。字數有多有少,多達200字,少則10多字。候馬盟書是春秋晚期晉國趙殃與大夫們訂立的文字條約,要求參加者效忠盟主,共同抗擊敵人,不再擴充財產土地,不與敵人來往。
候馬盟書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晉國歷史,以及中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情況有重大意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