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個體化是指在當代經濟活動、社會生產和勞動、就業方式及社會生活進一步開放和快速流變的條件下,個人作為社會關係體系中的一個基本單元,作為社會行動過程中的一個實體單位,他的獨立性、獨特性、主體性日益得到顯示和表達的過程。
個體化機制
(1)個體化的自主機制,個人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具有行動自主性,在行動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覺意識和支配能力,對實踐過程形成主導和控制作用,並為自己的自主行動後果承擔責任。
(2)個體化的能動機制,個體在行動過程中能夠主動地對自我意識、心智狀態、身體機能等主觀因素進行調整,從而積極地應對環境、機遇、挑戰等外界因素。
(3)個體化的選擇機制,個人在實踐中會預先對自己的行動給予意義的預定,並制定計畫,對可能情況進行預測與評估,以達到預期目標。
(4)個體化的創新機制,個人通過對社會實踐的積極投入和參與,使得自己的活動以及社會生活能夠成為一種創造性和建設性的過程。
個體化與社會化關係
社會互構論基於對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關係這一社會學基本問題的研究,來闡述社會化與個體化的基本關係。
(1)社會化與個體化是對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發展的理論刻畫。人的社會化與人的個體化是同一現代性過程的兩個側面和維度,它們體現了現代社會的持續遞進和現代人不斷成長。
(2)社會化與個體化各有特定含義。
(3)個體化在某些方面是傳統社會化的超越。個體化不僅內含了自然的生物個體向社會人的轉變,而且意味著一個社會人向更新的現代人的持續邁進。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外文書名: Individualization
叢書名: 培文書系·社會科學譯叢
平裝: 24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83069
內容簡介
《個體化》是自反性現代化理論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有關第二現代性的理論的一部分。可以把這一理論相應分解成三個綜合論斷:強制個體化命題、(世界)風險社會命題、多維全球化(普世化)命題。三個命題遵循同樣的論證理路並相互強化。“風險社會”、“個體化”和“普世化”代表著現代化動力的極端形態。由於現代化動力的自我作用,現代化在21世紀初取代了第一現代性時代。在第一現代性下,秩序和行動邏輯的標誌在於有鮮明的邊界和區分,即在人、群體、活動、行動領域和生活形態方面有鮮明的邊界和區分,這就使得管轄權、資格和責任有了明確的制度歸屬。這種明確邏輯——可以形象地稱為第一現代性下的牛頓式的社會和政治理論——正漸漸被一種模糊邏輯,或者換個比喻說,被一種海森堡式的社會和政治現實不確定原則所取代。因此可以說,現代性的凱鏇進行曲正在動搖其自身的核心原則。現代性本身正在激化,成為對現代化過程帶來的無數風險和始料未及的副作用的自覺回應。
編輯推薦
《個體化》:培文書系·社會科學譯叢。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 (德國)伊莉莎白·貝克-格恩斯海姆(Elisabeth Beck-Gernsheim) 譯者:李榮山 范譞 張惠強
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1944-),當今西方社會學界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教授,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社會學教授,《社會世界》(Soziale Welt)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生態問題、風險社會、自反性現代化、個體化、全球化等。代表作為(《風險社會》(Risk Society,1986)與《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2002)。
伊莉莎白·貝克·格恩斯海姆(Elisabeth Beck-Gernsheim,1946-),德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埃爾蘭根大學社會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變遷與家庭制度的改變狀況。代表作為(《半衰期》(Das halbierte Leben,1980)、《家庭之後是什麼?》(Was kommtnach der Familie?2000)。
目錄
中文版序
序一 非線性模型中的個體化
序二 個體地結合起來
作者自序 制度化的個體主義
第一章 正在消失的傳統:個體化與“不確定的自由”
第二章 在失控的世界中為自己而活:個體化、全球化與政治
第三章 超越地位與階級?
第四章 模糊的社會結構:“自我驅動”文化中的貧困與財富
第五章 從“為他人而活”到“為自己而活”:個體化與女性
第六章 通向後家庭時代的家庭:從需求共同體到選擇性親密關係
第七章 勞動分工、自我形象與生活計畫:家庭中新出現的衝突
第八章 出生率下降與生育意願
第九章 器械並不關心人
第十章 基因技術時代的健康與責任
第十一章 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死:短暫無常的希望
第十二章 自由之子
第十三章 自由之父
第十四章 僵化的範疇:貝克訪談錄
譯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