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承浩

修承浩

清光緒28年至中華民國6年,歷任廣西省宜山、富川知事和廣東省陽江廳同知,雲南省都督府秘書長,四川省永寧、川東道道尹,四川省政務廳廳長等職。解放後任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委員、湖南省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常務委員、湖南省文獻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修承浩(1875~1953),名承浩,字翰青,湖南沅陵人氏,清光緒二十八年舉人。清光緒28年至中華民國6年,歷任廣西省宜山、富川知事和廣東省陽江廳同知,雲南省都督府秘書長,四川省永寧、川東道道尹,四川省政務廳廳長等職。解放後任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委員、湖南省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常務委員、湖南省文獻委員會委員。

歷史

光緒28年,承浩公在湖南長沙鄉試中中舉人,受命赴廣西省補知事任用,曾任廣西省撫台內收發並負責機要,並任宜山、富川知事和廣東省陽江廳同知等職。在廣西擔任地方官期間,結識蔡鍔並秘密參加同盟會,兩人意氣相投,結為金蘭。辛亥革命後,蔡鍔將軍任雲南省都督,承浩公任都督府秘書長,力助蔡鍔創辦雲南講武堂,訓練軍事人才振興軍隊。
之後,任四川省永寧、川東道道尹、四川省政務廳廳長等要職;民國5年,當蔡鍔率部護國討袁進入四川時,承浩公正在四川任永寧道尹,立即因勢利導,力促四川軍務陳宦宣布四川獨立。蔡鍔病故,四川軍政各派明爭暗鬥,官場腐暗,民生塗炭,承浩公對此深感厭惡,於是以探親為名,於中華民國6年乞假回鄉,築廬隱居。後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多次請他出任省府要職,均謝絕。承浩公為人秉義正直,國事紛亂年代,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有古君子之風,在湖湘及四川一帶贏得了廣泛讚譽,雖退隱鄉居,亦不乏名紳氣派。民國15年,賀龍元帥北伐途經沅陵,仰慕承浩公高義,曾專程登門拜訪。
民國18年,沅陵縣修纂縣誌,縣長羅亨衢請他擔任修纂。承浩公以花甲之年毅然受聘。是時兵荒馬亂,書院和各種公共場所都成了屯兵之所,為尋安身修志之地,承浩公幾經“挾策抱牘,狼狽遷居”,最後棲身寺廟一角,歷時一年零八個月,於1931年8月成稿。後因經費拮据,無法刻印面世,只得長期藏匿家中。是志記事止於民國十九年,記宣統三年迄民國十八年間事較詳;正文分11門167目,約33萬字;是志“戶口門”記述種族、籍貫、姓氏以及外徙變遷等,是難得的戶籍史料;食貨門對境內松、杉、柏、桐、椿、茶等林木的分布、株數、開伐造林以及金、鐵、銻、鉛、錫等礦藏的分布與開採,均逐一標記,具有較高的實用和史料價值;事紀門詳記光緒二十八年斬死英國牧師教案事件、辛亥革命前後縣城概貌以及馬日事變前後事,是難得的史料,現藏於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
1950年10月,應湖南省人民政府邀請,承浩公以高齡之年出席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省主席王首道設宴款待,共商根除湘西匪患和社會“三害”(烏鴉、娼妓、賭博)事宜。後參加湖南省政治協商會議,被選為湖南省政協第一屆常務委員。1953年10月逝世,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