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信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前身為信陽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980年8月成立,為正縣級單位。1998年1月,信陽撤地設市後更名為信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984年至1986年,全區十縣(市)先後成立了縣級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984年起市屬各文藝家協會相繼建立,至2002年年底,各協會共有會員1500餘人,其中國家級會員34人,人,省級會員359人。

簡介

長期以來,信陽市文聯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充分發揮聯絡、協調、服務、指導的職能和任務,團結進取、與時俱進,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創造了我市文藝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各文藝門類人才輩出,成果輝煌。

文學創作

建國初期,信陽的文學創作側重於戲劇,全區各縣均有創作組。1952年,信陽縣業餘作家創作的時裝戲《大地回春》獲國家級作品獎。1954年該縣業餘作家創作的劇本《智取華山》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山海勛、馮九疇創作的《戰鬥到拂曉》公開出版並搬上舞台,1959年參加省戲曲會演,獲優秀劇本獎。五六十年代,一大批民歌相繼問世,其中陳有才創作的《我唱山歌黨定音》名噪一時;張亞鐸的敘事詩《好漢石》也曾引起很大反響,他的散文《兩碗毛栗子》被收入河南省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材,魯行的詩歌在《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形成一定影響。
進入新時期,信陽的文學創作活動開始復興,隨著信陽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成立,開闢出文學創作全面繁榮的局面,從80年代開始,一直堅持了兩年一屆文學作品評獎活動,連續舉辦了六屆大別山詩會,同時還舉辦各種專題創作筆會、作品改稿會、作品研討會、文學採風,並堅持編輯出版《報曉》文學刊物100餘期,發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培養扶植了大批文學青年。全市先後出版長篇小說10餘部,各種文集50餘部,詩集近百部,論文集20餘部;華莊的小說《管飯》是新時期之初第一部有分量的小說。1978年9月,祝凱與人合著的廣播劇《明月下》由中央台播出,羅阿波出版有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集多部,曾獲1981年全國“五四”文學獎。李海華、曹家振、彭化厚蒐集整理的豫南灶書郭丁香》1982年獲全國第一屆民間文學作品二等獎和河南省民間文學一等獎。陳有才蒐集整理的民歌《大別山情歌十六首》獲1982年省民間文學二等獎。張書中與人合作出版的《雞公山故事》獲全國第二屆民間文學三等獎。1986年,集中信陽10年的創作成果,選擇公開發表的較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187篇,出版了《信陽地區短篇小說選》、《信陽地區散文選》、《信陽地區詩歌選》、《信陽地區民間文學選》和《信陽地區文學評論選》。1987年在河南省第二屆兒童文學評獎中,信陽有6位作者的作品獲獎。另外,周百義、陳創、董曉宇、簡宏、陳永萍、梁深義、胡亞才曹金鑄、甘景龍、黃華、黃立民、祝凱、鄒相、王應夫、孫炳鑫、陳宏偉等都創作發表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作品,大多都出版了個人專著。近些年,信陽小小說創作異軍突起,其中,珠晶、江岸、吳萬夫、殷振玉等表現出不凡的實力,不僅多次獲得年度小小說優秀作品獎,還多次榮登全國小小說創作年度風雲榜,珠晶還入圍中國小小說最高獎“金麻雀獎”。 
信陽的詩歌創作崛起於80年代初,其中陳有才、程光煒、陳峻峰、劉高貴、王遠洋等起步早、起點高,其作品為新時期的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當時河南詩歌創作一南一北的局面,其中北是安陽,南就是信陽。進入90年代,經過重新整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信陽詩歌方陣”,《詩刊》、《新國風》、《河南日報》、《河南新聞出版報》等都對其進行專題報導和推薦,其中陳有才出版專著14部,作品先後獲河南省政府獎等。陳峻峰出版專著3部,先後獲“洛神文學獎”、“百花園青年文學創作獎”等35次。田君出版詩集3部,先後獲得《詩刊》、《星星》、《詩歌月刊》、《詩神》等詩歌界權威獎項11次。挾桑在台灣出版詩集1部,10餘次獲得詩歌報刊詩歌大賽獎項。另外,肖駿濤的詩歌獲1984年《莽原》文學獎。劉高貴的詩歌獲1984年《奔流》文學獎。楊海帆的詩歌獲1987年《奔流》文學獎。同時胡曉靖、李勝志、韶婕、李慶華、劉火、趙玉麗、趙家利、何正權、楊主澤、林平、人與、溫青、張慶超等人也都發表了大量詩歌作品,並大多出版有個人詩集。2001年年底,為了集中展示20世紀90年代信陽詩歌創作實績,培養詩歌后備力量,先後出版了《一樹槐花·九十年代信陽詩選》和《大雪紛飛》等。
信陽現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人,省作家協會會員144人,市作家協會會員336人。同時,2009年8月,信陽市80後作家鄒相加入河南省作協,為信陽市作家群的崛起增添了新的活力。

美術、書法及攝影創作

信陽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地處楚漢交界,文化兼收並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藝術工作者。在美術創作方面,60年代,李中文的年畫《選種多打糧》、《除蟲保豐收》和賈遜的中國畫《四美圖》入選第四屆中國美展;70年代,蘇西映在海內外出版連環畫數十部,引起廣泛關注;1984年,夏映志創作的年畫《織女》、《青梅竹馬》入選全國第六、七屆美展;何家安、呂志國合作的國畫《內當家》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汪明學、何家安的作品獲河南省第二屆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90年代趙根成創作的年畫《農家樂》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中國畫《春暖》入選中國美協《中國畫三百家》,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有《趙根成作品集》;桂行創的作品先後獲全國第九屆美展優秀獎,中國美協舉辦的中國山水展一等獎等;2000年,殷麗創作的作品《百合花》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新人新作展;2003年,作品《芙蓉》在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畫最高獎“金彩獎”入展;鄒東升創作的作品分別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新光杯”、“海潮杯”美展獲優秀獎;李一冉創作的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第二屆中國畫大展和2002年中國畫展。信陽現有中國美協會員2人,省美協會員45人,市美協會員160人。
在書法創作方面,各種流派、風格的作品也全面發展,成果豐碩。1984年,李乾山的書法作品獲河南省第一屆中原書法大賽一等獎,頓席珍、雷雲霆獲三等獎。1988年雷雲霆的楷書條幅入選第四屆全國書畫展;1999年,劉寶光、周斌獲全國首屆書法政府獎;2002年,劉寶光、周斌、吳洪春的作品入選“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其他在省級展覽中獲獎的作品更不計其數。信陽市現擁有中國書協會員12人,河南省書協會員45人,市書協會員320人。
在書法、美術事業發展的同時,信陽的攝影藝術也獲得長足的進步。市攝影家協會成立後,不僅組織參加了多次大型展覽活動,還十分注重攝影工作的理論研究與發展。自1985年以來舉辦各種理論講座、攝影技術培訓班20多期,進入新世紀後與市勞動部門聯合按國家勞動部職業培訓規定,共舉辦正規的攝影師職業證書發證培訓班5期,培養了各級攝影師上百名。2003年10月,市影協還與信陽農專聯合在該校開設“攝影藝術專業”選修課程,擬定規範的《教學大綱》推薦協會精英到校授課,培養攝影藝術後備人才。協會還組織本市作者參加省級、國家級影展活動20多次,入選作品130多幅,其中獲獎60餘幅。2002年,河南省攝影藝術周活動,我市共參加展出作品140幅(含個展),獲獎11幅,並有5名作者9幅作品在國際和海外影展中獲獎。信陽市作者已有3人出版攝影作品專集,黃澤遠的《瞬間情韻》、周波的《看大地》兩部專集已列入“河南攝影百家”對外宣傳大型系列叢書,並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此外,黃澤遠的作品《春滿茶園》獲河南省第八屆藝術攝影大展三等獎,作品《美的探索》獲河南省第十三屆攝影藝術展優秀獎,作品《玉龍晚秋》入選“中國當代風光攝影藝術作品(赴美國、加拿大)展覽”並獲銅牌獎,多部作品入選《中國優秀攝影家作品集》。目前,信陽市攝影家協會共擁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9人,河南省影協會員27人,市級會員262人。

戲劇、音樂、舞蹈及民間文藝創作

信陽地方戲曲豐富多彩,豫南花鼓戲、咳子戲、倒七戲、四句推子戲等是信陽獨有的民間戲曲。京戲傳入信陽歷史較早,1993年前,河南省6個京劇團中,信陽地區就占4個。50年代,信陽地區京劇團著名演員趙虹珠曾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專場演出京劇《擋馬》;1956年趙虹珠、崔件麟首演京劇《扈家莊》,1957年1月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獲演出一等獎,其表演受到專家的高度讚揚。豫劇19世紀傳入後,到建國初期,已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地方劇種。60年代,信陽豫劇團編創的劇目《劉氏牌坊》曾代表河南參加中南5省6市“現代戲觀摩匯演”,大獲好評。1965年,豫劇《一頭豬》赴省會鄭州參加匯演,由河南人民廣播電台全部錄音播出;1976年,《點點紅》赴省會鄭州參加調演被評為優秀劇目,進入80年代,李海華創作的大型豫劇《三全其美》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後,向全國發行,曹金鑄、雷桂華創作的大型現代豫劇《命根》獲河南省第三屆戲劇大賽優秀劇本獎、演出獎。
信陽是河南著名的歌舞之鄉,其民間音樂和舞蹈有著豐富的存量及悠久的歷史。1952年,光山歌舞《夫妻觀燈》代表河南進京,在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演出,受到獎掖。商城《花傘舞》經地區、省改編,推薦至國家團體於1958年在維也納“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演出,獲銀獎。六、七十年代,羅山歌手畢家稱曾為採風的文藝工作者演唱了民歌200餘首,河南人民廣播電台錄製播出多首。進入新時期以來,信陽文化部門開始對本地民歌、民舞進行大規模普查,整理、研究,加大創作演出的力度,從1984年的河南省第五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賽)至1998年的第七屆民間音樂舞蹈大賽,總計推出民歌、民舞節目22個,全部獲獎。其中舞蹈《山鄉漁歌》參加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在北京組台演出;《歌鄉行》、《情滿大別山》等歌舞專輯、錄像帶分別在中央台、河南台播放。《鑼鼓鬧秧》榮獲2000年文化部“群星獎”評選活動銀獎。
信陽民間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其中,許煦近年來創作的剪紙作品更是屢獲大獎。其作品《祖國萬歲》入選河南省第九屆美展,《援手》入選“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並獲金獎。2001年,大型剪紙《紅樓佳境圖》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上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國家級最高獎“山花獎”。根雕與烙畫在信陽的發展歷史不長,近20年來,以李冰為代表,其作品在省以上獲一等獎(或金獎)7次,其代表作有根雕《生活》、《斷腸人》,烙畫《息夫人》,根藝作品《家》、《中華精神》,其撰寫的論文,曾被國內13家省以上新聞媒介報導。李冰也由此被命名為“中國民間工藝大師”。
新世紀的到來為文藝事業提供了新的契機,展望未來,前程似錦,黨的十六大為我國經濟建設繪製了宏偉的藍圖,也為廣大藝術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旗幟和行動綱領,也是繁榮文藝的指導思想和銳利武器。新的世紀,信陽市文聯將立足於本地文化優勢,抓好品牌創作,實施精品工程,打造信陽的文藝品牌,如“信陽詩歌方陣”、“固始書法創作群體”、“羅山美術創作群體”以及“信陽歌舞”等。同時,要積極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思路,加大促進文化產業的市場份額。適應發展先進文化的需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機制,營造良好的氛圍。加強獎勵機制,尊重文藝發展規律,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造勞動,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大膽推動文藝形式及風格流派的充分發展,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謳歌新生活,開創信陽文藝工作全面繁榮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