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因鎮境內硃砂嶺(古名胭脂嶺)而得名。明朝萬曆年間,屬信宜縣信豐都。清朝改稱大勝堡。民國21年為信宜縣六區硃砂鄉;民國29年為三區大勝鄉。新中國成立初期仍為大勝鄉;1952年12月為信宜縣第六區,後稱硃砂區;1957年2月改為硃砂鄉;1958年秋成立硃砂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為硃砂區,轄硃砂、里五、安莪、貴子、旺沙、平民6個人民公社;1963年1月撤區復為硃砂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復為硃砂區;1986年冬,建制為硃砂鎮。
【地理位置】 硃砂鎮位於信宜市北部,距市區東鎮30公里,東與旺沙、懷鄉兩鎮接壤,南連池洞鎮,西與安莪鎮交界,西北同廣西容縣毗鄰,北與廣西岑溪市相連。地處北緯22°30΄9.7˝~22°38΄44˝,東經110°53΄8.8˝~111°0΄52.4˝。全鎮總面積109.461平方公里。
【自然環境】 硃砂鎮地貌為高丘陵。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主要礦藏資源有高嶺土、花崗岩、雲母石、金、銀、錳、銅、鐵、石灰石等;植物有馬尾松、杉、楠木、紅椎、竹子、肉桂、沙田柚、八角等;野生動物有山豬、黃猄、果子狸、貓狸、穿山甲、龜、蟒蛇、石蛤等;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3000千瓦。全鎮有山地7990公頃,有耕地868.07公頃。
【人口民族】 2000年末,全鎮總戶數9149戶,總人口36257人,漢族,其中農業人口34998人,非農業人口1259人。此外有旅居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24758人。
【行政區劃】 硃砂鎮行政轄古泮、燕水、里五、埠頭、硃砂、雙砥、白土、蓮塘、溪蘭、石根、平寨、旺科等12個村委會、68個自然村。
【鎮區建設】 硃砂鎮鎮區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5條,總長1.2公里,全部硬底化,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郵電大樓,程控電話裝機容量600門;有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的綜合貿易市場;有年供水量100萬噸自來水廠1座。2000年末全鎮人均住房3.5間,面積35平方米。
【對外交通】 國道207線和省道352線南北貫通鎮境,機動汽車日流量500多車次,每天有開往廣州、深圳、珠海、汕頭、肇慶、高州、湛江和廣西岑溪等地的客運班車(含經過硃砂鎮)100多車次。鎮內12個村委會都通公路。
相關詞條
-
硃砂鎮[廣東省信宜市硃砂鎮]
硃砂鎮,廣東省信宜市轄鎮,位於信宜西北部。南藥重點生產基地。地處北緯22°30΄9.7˝~22°38΄44˝,東經110°53΄8.8˝~111°0΄52.4˝。
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經濟發展 交通 教育狀況 -
吳良[信宜市硃砂鎮水電所負責人]
吳良,信宜市硃砂鎮水電所負責人。
-
信宜市
信宜市,古稱梁德縣、懷德縣、南扶州、竇州,廣東省茂名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東與陽春市相接、南與高州市交界,西同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廣東硃砂鎮
廣東硃砂鎮是廣東省信宜市轄鎮,位於通許縣東北約7公里部。鎮總面積282平方公里,轄32個行政村,總人口約12萬多人。
基本概況 生態環境建設 -
信宜市池洞鎮
信宜市池洞鎮位於信宜市北郊,東連懷鄉,南接東鎮,西界金垌,北與硃砂毗鄰,離市區7公里,國道207線、洛湛鐵路、省道325線以及計畫興建的包茂高速公路南北...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經濟發展 -
信宜市國土資源局
信宜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查處轄區內的土地、礦產、測繪違法案件,以及有關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工作;負責轄區內國土資源動態巡查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和司法...
主要職責 內設機構 直屬行政單位 -
貴子鎮
貴子鎮位於廣東省信宜市最北端,是兩廣(廣東、廣西)三市(信宜、羅定、岑溪)交界點、信宜市北部門戶。 交通十分便利,歷來都是信宜北部的交通樞紐和商貿重鎮。...
基本情況 歷史沿革 鄉鎮建設 鄉鎮交通 主要景點 -
茶山鎮[廣東省信宜市茶山鎮]
茶山鎮位於廣東省信宜市西北部山區,是革命老區。周邊南是該市洪冠鎮、西是懷鄉鎮、硃砂鎮、東北是貴子鎮,總面積104平方公里。現轄11個村委會,177條自然...
建制沿革 地理環境 行政區劃 自然資源 經濟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