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貪

俠貪

俠貪,就是指貪官。指貪官做出了所謂“大俠”的名聲,可見中國人民對貪官的痛恨程度。

概述

俠貪俠貪
俠貪,指的是類似好像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副檢察長、反貪局長穆新成這樣的貪官,江湖上人稱二哥,穆家查出的財產金額超過一億。前不久久被雙規的,日前在網路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被網友戲稱為“天下第一俠貪”,案發後據稱他仍然得到了不少當地居民的力挺,甚至被稱為“劫官濟貧”的大俠。有說原因在於他通過“江湖規則”從政商兩界獲得巨額灰色收入後卻熱衷於扶危濟困,修廟種樹。

大俠貪官

中國人之恨貪官素有傳統。而穆新成做貪官竟做出了所謂“大俠”的名聲,確實值得深思。繁峙有輿論支持這一判斷的觀點頗似有理:一、此人從不貪占公款,“不花公家的一分錢,不花案子上的一分錢”,所得渠道主要是為當地礦主做“協調人”,都是“朋友給的”;二、此人只“敲”官不“敲”民;三、此人“心懷蒼生”,匿名資助貧困大學生和學校、低調解救被拐女青年、長期堅持出資荒山造林還有仗義為古廟維修募資,等等。
正是這種奇特的“江湖邏輯”所衍生出的雙面人生,穆新成竟迷得不少社會公眾七葷八素,甚至博得了“俠貪”美名,與當下寡廉鮮恥的貪官似乎判若雲泥。 劫官濟貧的黑色幽默背後,更大的危機是珍貴的社會信任的淪陷。如果任其發展,這種淪陷最終必將嚴重消解我們建設法治國家與和諧社會的努力。

雙面人生

這種社會信任的淪陷首先表現在公眾對官員貪腐群像的失望。當公眾竟執意要區分貪官“俠義”與否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測,公眾其實已經將官員貪腐認定為一種同樣不可逆轉的普遍現象了呢?果真如此,那么我們整個法治結構都將面臨無法迴避的認同危機,並最終演變為社會公正的全面崩潰。
反貪局長穆新成的黑白江湖反貪局長穆新成的黑白江湖

淪陷的另一個惡果則是在公民與國家的心理歸屬中製造出嚴重的割裂。“劫官濟貧”的基本判斷是建立在不少公眾認為穆新成沒有禍害老百姓的基礎之上的。真是這樣嗎?他收受礦主賄賂,難道不會引發國有資產浪費與稅源流失,造成對整個納稅人群體的傷害嗎?他“敲官不敲民”,這些錢難道不是其他貪官從老百姓或者公款中“刮”出來的嗎?難道只是因為他沒有直接向民眾伸手就可以判斷他是個“俠貪”?若公民不再把自己與整個國族社會視作整體,甚至以鄰為壑,我們如何能期待一個和諧社會的建成? 貪官就是貪官,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俠貪”。我們只有真正堅定製度化反腐的信念並樹立法治理念,做到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才能保護我們的社會信任不被所謂的“俠貪”所顛覆。

造就俠貪

行業潛規則

行業潛規則成就了穆二的“貪” ,粗放的礦業經濟,使得違規違法普遍盛行。一位接受採訪的繁峙鄉鎮書記說,“現在的鐵礦老闆少有不偷稅漏稅、污染環境的;國土、安監、治超、公安交警等涉礦執法人員少有不收黑錢的;礦區的村委會主任競選,少有不花大錢的;基層政府做事,少有不違規操作的”,這就為敲詐行為提供了廣泛土壤。 繁峙一鎮長總結說,穆新成“吃大不吃小”,“他根本看不起老百姓那點小錢;而被敲詐的官員和老闆因為存在非法行為,也根本不敢聲張”。大家誰也不乾淨,宰誰都不冤,大家都心虛,誰挨宰都得認。穆二得天獨厚之處在於他手中的權力,敲起來比別人更容易。

政府不作為

在天高皇帝遠,法律發揮不了作用,正義得不到伸張的地方,人們寄希望於俠客出現。而在公民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地方,俠是沒有用武之地的。我們看穆二俠兩件典型被傳為美談,令被救助者感激涕零的事:
警惕俠貪顛覆社會信任警惕俠貪顛覆社會信任

2007年,繁峙縣集義莊鄉農民集體上當,買下大量假玉米種子,到秋天顆粒無收。農民找工商部門投訴,卻毫無結果。有人出主意讓農民找穆新成。穆二二話沒說,自己開車去太原、跑大同,最後給農民追回所有損失。可見穆二確是個有正義感的人,難怪在當地老百姓那么擁戴他。可是,如果當地吏治清明,老百姓能找到說理的地方,還用得著去求助他穆二俠嗎?
還是2007年,忻州一位農村女大學生,被人拐到繁峙一髮廊強迫賣淫。女學生偷偷用一客人的手機給家人發了簡訊。大學生的父母“擔心髮廊老闆和當地公安人員有勾結,怕打草驚蛇後孩子被轉移,所以不敢報案”。有人建議其去找穆新成。正在和朋友吃午飯的穆二聽說此事,立即放下飯碗,和朋友把該髮廊前後門堵住,救出女大學生。感恩不盡的父母給穆二送來錦旗,女大學生還給穆納了兩雙鞋墊。

不避嫌疑

有人說,穆二身為反貪局長,正好可以利用人民賦與他的權力,打擊不法行為,可他卻選擇了敲詐,這是對人民的犯罪。這是書呆子的見識。一個地方,法律已經成為擺設,一切都在潛規則下運行,區區一個反貪局長,扭轉得過來嗎?還不如解放思想,順應潮流,多榨狗官和姦商們些錢,自己得了好處,兼為老百姓做點好事——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

主要特點

江湖與俠客,古往今來都是民間演義的道德範本。一腔江湖俠客義氣,打抱不平闖蕩天下,曾是多少痴迷江湖的年輕人豪氣乾雲的夢想。江湖義氣從來都有深厚的民間土壤。因此,當背負一身江湖義氣行走於官場,
俠貪的思考俠貪的思考
人們在他灑脫豪氣地慈善濟貧之時,找到了民間情感的道德依附——已被紀檢部門“雙規”的山西省繁峙縣原副檢察長穆新成,正是遊刃於這樣的民間俠士道德土壤之間,以至於在其東窗事發後,還能找到稱其為“俠貪”的眾多擁躉。
可以說,穆新成的為官軌跡在當今官場是有著典型的標本意義的:先是利用職權在管轄領域打出一片江湖天地,與相關利益者親切熱絡、稱兄道弟,利用手中職權擺平各種利益糾葛,充當黑白兩道通吃的“帶頭大哥”,且不時散財濟貧、見義勇為、衝鋒在前。

斂財途徑

中國社會大體上還是一個人情社會。特別是這個攜“義”之人,還是個居廟堂之高的宦海之士,更會讓人覺出官場人物的草根本色,自然生出一份親切感,也自然隨之而來的利益往來也僅限於兄弟情義,用職權所做利益斡鏇得到的錢財,也只是“為朋友排憂解難得的錢”。做官,更是在做江湖,也因此,當穆新成父親的臨終託付人問其錢財來源時,他可以表態:“我的錢都是朋友給的。”正因為是“為朋友排憂解難得的錢”,所以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使,這就是所有以江湖規則行走於官商兩界的權力者的邏輯自圓。
只是,光做到江湖義氣還不足以被民間稱之為“俠客”。穆新成的過人之處或許就在於,他用自己所謂幫兄弟解難得來的錢財中的一部分做了善事,接濟了一些經濟困難的窮困民眾,這或可看作其相較於其他僅貪腐卻又不捨散財官員的道德之處,而這又與民間自古俠義傳說中的“劫富濟貧”暗合。於是,俠客、仗義、疏財的帽子紛紛扣在了穆新成的頭上。

貪官之道

不得不承認,因為我國法制體系的漏洞,及法律執行方面的巨大缺陷,社會公平喪失,因而這樣的為官之道在當下還是相當有市場的。正因為有了江湖中人的肯定,有了民間的褒揚,這樣的官場人物開始層出不窮,也很容易在普遍的人情土壤中如魚得水。
貪官貪官之道
曾因賣官而震驚全國的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就是這樣一個頗具江湖氣息的人,他粗暴的脾氣、不拘小節的性格、講究義氣的作風,成為了他為官的個人魄力。很顯然,這些為官之士有意無意表現出的豪爽義氣之舉,很能讓人忽略他背後的貪腐行為,甚至他自己都不自覺地認為其所得是朋友情誼的正當所得,而其偶有為之的慈善之舉,則更讓其幻化成道德的化身。
可問題卻在於,如果一個人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攫取不正當收益,不管他表面裹挾了多少俠義、道德的外衣,其必然戕害其他民眾的應得權利。在古語中,相忘於江湖是一種淡泊的人生境界。而在現實的官場,要讓權力者忘記江湖的物慾顯然很難做到,不僅難忘還有很多人樂此不疲地攜著這樣的江湖規則在官場行走。

教育部公布年度新詞

根據25日發布的2009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蟻族、裸婚、孩奴、經適男”等詞語被收入年度新詞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