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

產地
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東南部、湖南、福建西南部和四川東南部。生山坡林中,攀援樹上,海拔250-1300米。印度阿薩姆卡西山區和尼泊爾中部也有分布。研究
M.A.Lawson(1875)發表VitisthomsoniLaws.記載整個植株無毛,花4數,Planchon(1887)在其著作中先將其暫時放在地錦屬中,但打了個間號,隨後在同一書中,又將其正式列入CissusSect.Cayratia組中,種名為Cissusthomsoni(Laws.)Planch.當時他並未把Cayratia看成為一個屬,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他把本種視為烏蘞莓屬(CayratiaJuss.)的一個種。作者研究了我國華東分布的植物,完全與該種相同。由於當時在阿薩姆卡西山區采的標本有限,作者記述花為4數。實際上在花的數目上在同一株也有變化,少有4數,多為5數。Rehder(1927)把本种放在地錦屬內,並作出了錯誤的描述,認為卷鬚3-5分枝。作者檢查了英國邱園和哈佛大學館藏Lawson(1875)在發表本種時引證的印度卡西山區採集的標本,並採集了中國產植物進行了個體發育各階段的植物學特性觀察,查清了本種植物的形態特徽,以免繼續轉載錯誤。根入藥,治療關節炎等症。葡萄科植物(二)
葡萄科,雙子葉植物,約12屬,700種,大部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7屬,約109種,南北均產之。藤本,常具與葉對生之卷鬚,稀為直立灌木;葉互生,單葉或複葉;花小,兩性或單性,4-5數,通常排成聚傘花序;萼片分離或基部連合;花瓣與萼片同數,分離或有時帽狀粘合而整塊脫落;花盤環狀或分裂;雄蕊4-6,與花瓣對生;子房上位,2至多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漿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