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詩文家
俞希魯,字用中, 祖籍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 後遷鎮江丹徒(今鎮江),俞德鄰子。俞希魯出身世家,學識淵博,當時京口之碑文,多請他作,時與青陽翼、顧觀、謝震,合稱“京口四傑”。
又辟從仕郎,歷官松江路同知。學業淹貫,宋濂推為先輩。俞希魯以秀才授慶元路(今寧波市)教授。“俞公如洪鐘,叩無不響”。教學中使用啟發式,深受生徒愛昵。後任幾處地方官,每處均興修水利,平均徭役,興學舉賢。聞名於世的《至順鎮江志》就是他修撰的。入明後方去世。
俞希魯幼承家學,以秀才授慶元路(今浙江寧波)教授,教學中善於啟發學生,學生稱他“俞公如洪鐘,叩無不響”。任滿擢為歸安縣丞,築海鹽塘,費省而民不勞。升江山縣令,又改為永康縣令。所在任上都注意興辦學校,聘請名儒講學,均平民眾徭役。最後遷儒林郎、松江府同知。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明兵取鎮江時,俞希魯尚健在,卒年九十。
《乾隆鎮江府志》稱俞希魯“學業浩博,淹貫群集”,“境內碑籍多所撰述”。他編纂的《至順鎮江志》 為元代名志。著有《竹素鉤玄》20卷,《聽雨軒集》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