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洛登喜饒

洛登喜饒在孩提時代,便跟在叔父雷必喜饒這位當時著名的譯師身後,識字學經。 就這樣,在導師的幫助下,洛登喜饒終於完成了這部經典的翻譯,而且較為完善。 就這樣,洛登喜饒在大、小勃律度過17年的學譯經生涯。

生平事跡

宋嘉祜四年(藏曆第一饒迥陰土豬年,公元1059年),洛登喜饒誕生在吐蕃羊卓地區。
洛登喜饒在孩提時代,便跟在叔父雷必喜饒這位當時著名的譯師身後,識字學經。他小小年紀就很有見解,善於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常把一個個大人問得十分尷尬。
宋熙寧八年(1075年),他年滿17歲,再也不願受環境的束縛,不滿足於在當地所能取得的知識,產生了離開家鄉、擴大視野、到大小勃律(克什米爾)求學的念頭。翌年,洛登喜饒終於得到了一次好機會,他與熱譯師和年譯師一起阿里參加當地富豪孜德舉辦的“火龍年法會”。在這個法會上,他結識了孜德的兒子旺秋登,倆人引為知己。洛登喜饒的學識和為人使旺秋登十分佩服,他爽快地答應做洛登喜饒的施主。法會結束以後,他在旺秋登的資助下,直接自阿里前往求學。
在大小勃律,洛登喜饒先後拜班智達·薩迦那,拔熱希多等6人為師,學習梵文及各種經典。他在緊張的學習中,遇到了各種困難,這些他都不在乎,但缺乏學費,使他不得不再次寫信向阿里旺秋登求援。熱心的旺秋登對這位好學的年輕人再次給予關照,派人送去不少黃金,並希望洛登喜饒翻譯教義深奧的佛教邏輯經典——《量莊嚴論》。洛登喜饒感到十分棘手,但為了不辜負旺秋登的希望,便在學習之餘,夜以繼日,焚膏繼晷,加緊翻譯。班智達·噶丹傑波聞聽此事,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在翻譯技巧等各個方面給予很多幫助。就這樣,在導師的幫助下,洛登喜饒終於完成了這部經典的翻譯,而且較為完善。就這樣,洛登喜饒在大、小勃律度過17年的學譯經生涯。
宋紹聖二年(1095年),洛登喜饒返回吐蕾,儘管他學富五明,但仍繼續拜師求學,先後從班智達奔查松巴、松底積諦等人學經。以後,他再次離開家鄉,赴尼婆羅求學。這期間,他主要學習密宗。這次學習後。他回到吐蕾,開始了翻譯事業。
洛登喜饒把從大、小勃律、尼婆羅等地帶回的大量梵文經典譯成藏文,並對前人譯文的紕漏之處作了修訂。他翻譯的各種經文成了吐蕃、南方尼婆羅、朵堆(指西康地區)、朵麥(指安多地區東部)、宗喀(今青海西寧湟水一帶)及西夏等地佛門弟子的必讀之經,他也成為吐蕃當時譯經最多的人之一。洛登喜饒在從事譯經的同時,還編寫了一些經論注釋,著有《道次第廣論》和《教次第廣論》等。他還前往邏些、桑耶等地講經,主要講授以《量決定論》為主的法稱著述及其注釋,闡述佛教邏輯和認識論,還講授了“慈氏五論”中觀論書及其他論著。洛登喜饒在叔父雷必喜饒逝世後,擔任了桑浦寺的堪布。據載,他的弟子聚集如雲,多時達23000人。僅協助他講授《量莊嚴論》、《量決定論正疏)的就有55人;能闡釋《量決定論)的有280人;能講經論的有1800人;能講經說法的有2130人。其中著名的有向才繃卻吉喇嘛、卓壠巴·羅追迥乃、瓊仁·欽扎、則喜饒跋等四人。由此可見洛登喜饒講學授經的卓著成效。
宋大觀三年(藏曆第二饒迥陰土牛年,公元1109年),洛登喜饒不幸病逝於桑耶附近的旅途中,享年52歲。他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基於他在佛學及譯經等方面的卓越貢獻超過了其叔父俄·大譯師·雷必喜饒,後人對他十分敬仰,稱之為俄·小譯師洛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