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編纂出版的《靜海縣誌》中,共記述了靜海縣的6位書畫家。其中,清朝4人,即高爾儼、勵杜納、薛宗濂、邊雨蘭;民國時期2人,除了現屬霸州市洋芬港的閻至陽外,另一位就是侯秉衡了。
侯秉衡,名侯維均,宇秉衡,清同治四年(1865)出生在靜海縣獨流鎮二道街侯家胡同一個亦官亦農的家庭里。他的二世祖侯元泰曾於清乾隆五十四年考中過己酉科武舉人。他還有位祖先曾做過朝廷的二品官。因為侯氏家族的富廉和顯赫,獨流一帶曾有“南侯北張”之說。
侯秉衡的父親侯受孚是侯氏家族的第八世傳人。他有3個兒子,其中兒子侯維申是光緒己卯科舉人,曾做過河南柘城、商水、靈寶等縣的知縣。他不僅仕途亨通,顏體書法也頗見功力。侯秉衡雖然是侯受孚的三兒子,但他在堂兄弟8人中排行第六,故人們都尊稱他“侯六爺”。
侯秉衡是獨流侯氏家族的第九世傳人。到他出生時,這個家族的社會地位和家業已顯衰落。為了振興家業,顯赫門庭,青年時的侯秉衡也曾一度發奮,冀望考取功名。但是,機遇之神卻和他擦肩而過,使他的功名夢化為泡影。
成就
為了彌補功名難就所帶來的精神失衡,他便每天以書法繪畫澆愁。“塞翁失馬”得之失之。他不知不覺的竟和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激發創作熱情,尋訪繪畫名家,他曾用很長的一段時間,遊歷了江南的名山大川。祖國的錦繡河山為他的腦海裝進了許多創作素材,這為他在以後的創作道路上大展宏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光緒年間後期,侯秉衡慕名找到了寓居上海以賣畫為生的中國著名畫家任伯年,二人一見如故。任見侯在繪畫藝術上是位可塑人才,便欣然收他為弟子。此後,侯秉衡在任伯年大師的精心培育下,繪畫水平,尤其是花鳥畫的藝術水平有了一個里程碑式的飛躍。
侯秉衡在繪畫創作的道路上,善於博取眾家之長,從不拘泥成規。他的花鳥畫雖然繼承了任伯年的傳統畫法,但在技法上卻又仿宋人焦墨鉤骨、賦色肥厚的工筆畫法,並吮吸了惲壽平等先輩沒骨法的精髓,形成了自己兼工帶寫、溫馨明快的格調。他的山水畫曾效法王石谷,又兼取董其昌、黃鶴山樵等畫家的特點,博眾之長,集於一身。他的水墨花卉,吸取了郎世寧、張兆祥、朱夢廬等人的筆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侯秉衡60歲的時候,其繪畫水平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佳境,作品深受社會各界人士歡迎。當時,他畫的一個小扇面能賣一塊大洋,一幅整開的《麻姑獻壽》賣50塊大洋。此外,他的繪畫作品經常在天津美術館和《天津湖社月刊》上展出和刊登。隨著侯秉衡的繪畫名氣不斷升高,世人對他的褒揚也屢見報端。僅將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7日《天津益世報》的一篇文章簡錄如次,以窺一斑:“侯維均,字秉衡……工花卉翎毛,以菊花、牡丹擅長,設色別具心裁,堪稱獨造,每一幅非三五十金不作。嘗與大元帥張作霖畫十六幅連景菊花,枝葉扶疏,種類畢陳,大元帥大為嘉獎。”
民間二十六年(1937)靜海鬧大水,他攜全家搬遷到天津市紅橋區芥園大街寶義里居住。閒暇之時,經常和華士奎、趙元禮、方地山等一些天津知名書畫家切磋技藝。在天津,他還收了一些繪畫弟子,其中有以後成名的書法家黃壽昌、花鳥畫家肖心泉、書畫家吳玉如……
侯秉衡的夫人王氏,靜海縣李家灣子人。他們有一子三女。兒子侯瑞雲,字少衡,一生在津從商。業餘時間專攻工筆菊花技法,數十年不輟,現存遺作菊花寫生400餘幅。
侯秉衡先生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在津病逝,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