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初建
伊斯蘭教傳入依蘭縣在明泰昌年間(1620年),回族通過民間貿易等多種形式從寧古塔(今寧安縣)等地遷入,並在城西(今二小院內)建一簡陋草房為禮拜寺。
修繕重建
後隨著人數不斷增加。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馬伊瑪目倡導和眾穆民努力下,選址新建一較為完整的清真寺,即現寺,亦稱三姓清真寺,1914年曾予以修復。
規模建制
依蘭清真寺全寺占地面積3560平方米,禮拜大殿為帶卷棚硬山頂式,3開間,全寺建築總面積628平方米。
建築特點
依蘭清真寺因年久失修加“文革”破壞,幾經滄桑,已破舊不堪。近年由政府撥專款,現正在修復之中。寺記憶體有乾隆初年修建時製作的敏拜爾和棺罩,均為木質,精雕細刻;民族英雄左寶貴贈“開天古教”匾掛於大殿門上,另一塊清三姓副督統崇提贈“亘古清真”匾毀於“文革”。
地理交通
依蘭清真寺位於黑龍江省依蘭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