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佛頂宮中已開放的一期項目包括“一路、一宮、一塔、一葉”四個區域。而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位於布局中心的巨大穹頂——“佛頂宮”。
地面建築
整個佛頂宮總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主體建築共9層,地下利用礦坑建設了6層,規模宏大,可以說在世界上的佛教建築中也是少見的。而這裡就是安放和供奉佛頂舍利的地方。
佛頂宮中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穹頂,而是設計成天井式的上下直通空間,最中心的佛涅槃的臥像最為震撼,遊客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瞻仰。佛陀用生老病死四相來勸化眾生,佛教的“涅槃”是一種不生不滅的永恆寧靜的境界。在這裡遊客可以“借花獻佛”——佛說法時,諸天散花。相傳,佛國淨土也有晝夜雨花的祥瑞,釋迦牟尼佛涅槃時,所有人也持香花、寶幢等供養。
在整個穹頂的最底層,整個遺址公園最為神聖的宮殿里供奉著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供奉佛祖頂骨舍利的仿製聖塔有鎏金、水晶、琉璃、寶石等佛教“七寶”鑲嵌,集青銅、鎏金、掐絲琺瑯、雕塑、鏨刻等數十種傳統工藝於一身,再輔以雷射投影,堪稱精美絕倫。
進入佛頂宮,先要通過一條繪滿聖跡繪畫的長廊,其中會經歷四大奇觀:地、火、水、風。
景觀
穿山通道讀聖跡四座宮殿現自然元素
除了地面上的建築,遺蹟公園的地下設計也讓人嘆為觀止。進入佛頂宮,首先要“入地”,不過這並不是鑽進地下,而是要走過一個穿山通道,在這個通道內又有四座小型的宮殿,分別描繪世界上地、火、水、風四大自然現象的奇觀。讓遊客在一步步心靈震撼中前行,一路看到的是體悟佛祖八相成道的繪畫故事。行進路線上能看到地之奇觀和火之奇觀——千尊小佛龕和千盞心燈的勝景。
到了臨近佛頂宮的地方,遊客需要乘坐水中的電梯上行,這是第三個奇觀——沐三界淨水。通過禪意的設計來描繪自然界的這些現象。出了電梯就是佛頂宮的頂層,這裡也是佛頂宮的入口。高大的空間和精美的穹頂就在上方,令人震撼,仰天望去,神秘的天空蒼穹似乎近在咫尺,點點的繁星似乎伸手可及,天人合一。穹頂的設計也非常類似於無錫靈山梵宮塔廳、華塔之處的設計。
而這樣的設計,也是讓遊客在見到佛頂骨之前,能夠了解佛教故事,用心體會自然萬物,“歷練”過後方能以寧靜平和的心態進入佛頂宮,也頗有“禪修”的意思。
新建佛頂塔與弘覺寺塔遙相呼應
熟悉牛首山的人都知道,山上有一座始建於唐朝的弘覺寺塔,相傳是唐代宗李豫為“感夢而築”,如今這座塔高30多米,雖然經歷風雨外觀已經有些破敗,但仍能看出典雅的造型和古樸風格。而在牛首山遺址公園內也建造了一座唐代風格的佛頂塔,這座塔高82.6米,樣式為九層四面攢尖式屋頂,比不遠處的弘覺寺塔高出一倍多。
經過牛首山西南側的遊客,都可以看到兩座塔矗立在山峰間的景象,這“天闕雙塔日照”未來也將成為遠觀牛首山的一道勝景。遠眺牛首山不僅可以看到兩座塔的身姿,還能看到佛頂宮的弧形穹頂形成的“補天闕”,將牛首山西峰的輪廓線加以補充。網上出現的效果圖也將這一景象做成了四季版本,隨著白雪皚皚,春色盎然等季節變化,這一景致也呈現出不同的美景。
塔下礦口變“七寶蓮道”,通向佛頂宮
在佛頂塔的山腳下,有一個巨大的拱形山門,有三四層樓那么高。門洞裝飾十分考究,門上有雕刻裝飾,上方嵌入一尊佛像。門洞的背面,也雕有大象等裝飾。
走進門洞,別有洞天:一處足有四五層樓高的廳堂後面,是一進一進的環形隧道,下面是水池。“這個隧道可通往地宮,以後水面上可能要建橋。”工人說。
據知情人士證實,這是進入佛頂宮的入口,巧妙是,這裡原先是礦山的一個礦口,經過改造,變為“七寶蓮道”。未來,遊客通過蓮道,從山肚子中穿行,沿途還能看到地之奇觀和火之奇觀。然後,遊客乘坐水中的電梯上行,到達神秘的佛頂宮。
佛頂宮穹頂直徑超200米,極其震撼
牛首山遺址公園內最大看點要數佛頂宮了。佛頂宮呈半圓狀,整體造型是以巨型蓮花托起佛頂髮髻的摩尼穹頂,直徑超過200米,非常輝煌壯觀。
據了解,整個佛頂宮總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主體建築共9層,地下利用礦坑建設了6層,規模宏大、建築奇偉,在當今佛教文化建築中少有。建設已全部完工。
外表如此耀眼的佛頂宮,裡面會是什麼樣呢?進入佛頂宮,是一條繞宮通道,寬到可供兩輛車並排行駛。抬頭看,是一塊塊深銅色吊頂,有的吊頂中央裝著白色花瓣形燈具。幾名工人正在腳手架上,用金色染料,勾勒著吊頂的金邊。“八個人乾一天,才能把一個吊頂描完。為了保證效果,吊頂得描兩遍。”工人說。
穿過通道往裡走,外表耀眼的佛頂宮內部更為震撼。重重疊疊的白色花紋,組成巨大穹頂,像鳥巢一樣蓋在灰色宮牆上。陽光穿進來,加上工人打磨石壁泛起的煙霧,頗有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