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戒

佛戒

語出:《隋書·經籍志四》:“魏黃國中,中國人始依佛戒,剃髮為僧。”戒,梵文Sila的意譯,音譯為屍羅,意為慣行,轉為行為、習慣。雖然“戒通善惡”,但在一般的下,多從善的對“戒”進行解釋,所以在有場合也譯道德、性善、虔敬等。《大智度論》卷十三記載:“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屍羅。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屍羅。”佛教根據情況不同分為居士五戒、六種戒、八關齋戒(八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比丘、比丘尼的戒律稱為具足戒),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等等。五戒:是指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此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六種戒:指菩薩所受持之六種戒律。(一)回向戒,謂回向一切眾生,同成佛果。(二) 廣博戒,謂廣攝一切所學諸戒。(三)無罪歡喜處戒,謂遠離五欲,而於諸戒無所毀犯,得歡喜之樂。(四)恆常戒,謂雖盡形壽,亦不捨棄所學諸戒。(五)堅固戒,謂不為一切利養恭敬、煩惱、隨煩惱等所惑動而毀壞持戒。(六)屍羅莊嚴具相應戒,謂具足一切戒之莊嚴。

基本信息

佛教根據

情況不同分為居士五戒、六種戒、八關齋戒(八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比丘、比丘尼的戒律稱為具足戒),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等等。五戒:是指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此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
六種戒:指菩薩所受持之六種戒律。(一)回向戒,謂回向一切眾生,同成佛果。(二)廣博戒,謂廣攝一切所學諸戒。(三)無罪歡喜處戒,謂遠離五欲,而於諸戒無所毀犯,得歡喜之樂。(四)恆常戒,謂雖盡形壽,亦不捨棄所學諸戒。(五)堅固戒,謂不為一切利養恭敬、煩惱、隨煩惱等所惑動而毀壞持戒。(六)屍羅莊嚴具相應戒,謂具足一切戒之莊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