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余紹明,1962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中學高級教師,年級組長,寧國市首屆青年骨幹教師。現任職於寧國中學高中部。因教育成績顯著,被評為安徽省“優秀班主任”、宣城市“優秀班主任”、寧國市“先進教師”和“優秀班主任”。“不讓一個學生帶著遺憾離開寧中”,這是他矢志追求的目標。所任班主任班級在高考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創寧中新高。1999級高一(2)班被授予寧國市“先進班集體”稱號。愛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最不可缺少的鑰匙,或許大部分人的方式是“春風化雨”,而余紹明老師的方式則似“狂風暴雨”———從理性到感性,使他的學生們對他的感情在三年中往往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敬畏———理解———信任———親近,在變化中,他與他們之間形成了很“鐵”的關係,抱成一團,互相打氣。孩子們也在這三年中從初進校門時的少不更事到離開校園時的躊躇滿志。用學生信欣的話說“那段成長經歷,您教會我很多,我不知不覺地受到教化,現在才真正體會到,包括人生態度,包括思維方式,包括意志品質,你讓我受益頗深,這將會影響我一輩子。”
學生評價
鐵的紀律 愛的教育“什麼是特招班,特招班就是特別能吃苦的班,特別能戰鬥的班。”余老師這種特殊的定位讓學生們心頭一震,轉而重新正視自己,內心那些小小的優越感便被憂患意識而取代。“能來這個班,說明我們曾經優秀,然而能否繼續優秀,則要看誰更能吃苦,誰更有毅力,更能承受挫折,更能挑戰困難。”一個特能戰鬥的集體氛圍在余老師“鐵”面感召下逐漸形成。帶普通班時余老師的“鐵”面也是無所不在,比如個別談話、約見家長、思想匯報、定期長跑、要求學生“吾日三省吾身”等等,如此一個學期下來,其“權力影響力”便滲透進每一個學生思維的細胞中,體現在行為上則規矩而嚴謹。當然,余老師並不只是“鐵面”,在鐵面的背後隱藏最深層的則是一股滾燙的激情。他說:“如果我不愛我的學生,不相信他們是優秀的,還有誰相信他們呢?”相信他們能夠成功。在周記中、在個人交談中、在班會上、在每一次失敗以及每一次成功之後都給予他們激勵。他對孩子們說,“總惦記著失敗的將軍,是不會打勝仗的,一次考試失敗算什麼,跌倒了爬起來,再思進取,有了這種勇毅的精神,我們就不會有不能克服的困難……‘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應當是自強不息的有志青年的座右銘;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雖然未必能成為英雄,但決不能沒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雖然未必能成為英雄,但絕不能沒有寵辱不驚的大將風度……”種種激勵如一針針強心劑注進學生那孤獨而無助的心田,讓他們看到希望與亮光。
經余老師帶的班級,無論是特招班還是普通班,最終都會取得令人稱羨的成績,一些曾經幾乎自暴自棄的學生最終也都走順了自己的學業及人生之路。
“我想讓老余給我開班會。”上大學後許多學生在感到迷失時會自然想起“老余”的班會以及他的形式多樣的活動,最令他們難忘的是入學時的中秋賞月,抒思親之懷;春花爛漫時,郊外踏青,領略春色;兩周一次的時評,縱論天下;讀報時間,情理交融;親情體驗,入心入骨;主題對話,疏通心結……余老師此時仿佛是個“點子”大王,層出不窮的創意,讓他們既感到新鮮又特別過癮,而當他領著他們讀報,感受人情物理,時事風雲時則又仿佛是個指點江山的將軍及洞察人生的心理學家。由敬畏到親近,被感染的過程也是孩子們心靈被打開、心智被開啟的過程。他成了學生們的貼心人,班級體也就逐漸抱成了團,學習氛圍自然地濃烈,而學生的個性之花則逐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