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梅

余素梅,出生於1976年12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商學院。

人物簡介

余素梅,1976年12月生於湖北黃梅。1995~1999年就讀於武漢大學商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9~2005年就讀於武漢大學法學院,分別獲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法學,曾在《環球法律評論》、《法學》、《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法學評論》、《國際經濟法學刊》等國內法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與譯著十餘篇。代表作有:《論我國銀行立法面臨入世的挑戰及其完善》、《香港電子銀行監管規則的最新發展及其啟示》、《論網上銀行業務風險及其法律監管》等。
編輯本段

主要作品

《網上銀行業務安全的法律保障機制研究》
圖書信息
書名:《網上銀行業務安全的法律保障機制研究
叢書名:武漢大學國際法博士文庫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6年12月1日)
平裝:317頁
開本:32開ISBN:730705356X
條形碼:9787307053564
產品尺寸及重量:20.9x14.6x1.3cm;341g
內容簡介
伴隨著網上銀行業務的興起與迅猛發展,日益暴露和凸顯出來的各種安全問題儼然成為當前制約網上銀行業務進一步推進的重大瓶頸。對於這些現實中存在的網上銀行業務安全隱患,國際社會傳統的法律規範體系顯然已經無法有效應對和處理。因而,分析網上銀行業務安全問題的深層內涵與實質,研究其特殊表現與不同誘因,探討如何針對其特殊性構建和完善更為有力的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法律保障機制極具現實意義。鑒於此,本書在金融法學與國際金融法學理論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規範分析、實證分析、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網上銀行業務安全及其法律保障問題展開了系統研究。
全書除引言部分外,共分五章。
第一章為網上銀行業務及其安全問題概說。該章首先對網上銀行業務的基本概念與主要特點予以界定和歸納,而後以網上銀行業務活動中實際存在的安全問題為根據,從理論上概括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應有的三層含義,即計算機系統與信息安全、交易安全以及網上銀行機構及整個行業體系安全,並對網上銀行業務安全問題的根源、實質及解決途徑進行初步探討;在此基礎上,再對當前國際社會關於網上銀行業務安全保障的立法實踐加以概括介紹,提出了關於構建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的總體構想,指出該機制應由系統與信息安全保障機制,網上銀行交易安全保障機制,以及網上銀行機構及其行業安全保障機制等三大部分構成。本章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還初步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總體方案,旨在為後文的深入分析確定總綱和奠定基礎。
第二章至第四章以第一章的初步分析為依據,分別從系統與信息安全保障、交易安全保障和銀行機構及行業安全保障等三方面對國際社會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法律保障機制展開了深入的實證研究和考察。這三章著重分析和論證的問題,構成全文之主體部分。
其中,第二章為網上銀行業務系統與信息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研究。該章從網上銀行業務安全的第一層含義出發,分析了威脅網上銀行業務系統與信息安全的主要風險因素,論證了實施法律介入的必要性,進而較為詳盡地考察和探討了目前國際社會業已確立的關於網上銀行業務系統與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政策與法律機制。這些機制主要涉及如下四個方面:一是確保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網路整體安全的國際與國內政策法律保障機制;二是保證諸如加密、電子簽名等重要安全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其保全功能的國際與國內法律規範;三是促使網上銀行業務系統與信息達到其行業所要求的特定安全水平的行業自律機制;四是要求網上銀行業務的特殊系統與信息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防範與控制的具體銀行業監管制度。
第三章為網上銀行交易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研究。該章先行剖析了網上銀行業務的主要參與人及其相互關係,說明了網上銀行交易活動的特殊性與複雜性;繼而圍繞網上銀行業務安全的第二層含義,就危及網上銀行交易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革新傳統交易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展開了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又針對國際社會網上銀
行交易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的各項主要制度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探討和研究。首先,由於這些法律制度大多著眼於解決當前網上銀行交易活動中因交易形式與過程電子化、虛擬化而產生的安全問題,因而該章對與此相關的一些重要法律規範進行了詳細闡述和分析,既涉及對包括網上銀行業務活動在內的所有電子商務活動均可一般適用的基礎性法律制度,如有關數據電文的法律制度、有關網路空間電子契約的法律制度以及有關電子簽名與認證的法律制度等,又涉及專門適用於調整和規範電子資金劃撥等網上銀行特定交易活動的特殊交易法律制度。其次,考慮到還有一些重要法律制度的創設或改進是特別為處理網上銀行交易中日漸嚴重的客戶權益安全保障問題而進行的,因而該章隨後又圍繞客戶權益的特別法律保障機制展開論述。最後,該章還就充分反映當事人意思自治與靈活性的契約機制與行業自律機制在保障網上銀行交易安全方面的基礎與補充作用加以闡釋和討論。
第四章為網上銀行機構及其行業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研究。鑒於銀行業監管法律制度在這一層次保障機制中處於核心地位,該章實際上集中探討和研究了網上銀行業務監管法律機制。該章首先從深刻剖析網上銀行業務的各種風險及其特點人手,闡述了這些風險因素對於傳統銀行業監管法律制度的衝擊與挑戰,進而提出了改革傳統銀行監管法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接著,該章分別從市場準人監管制度、持續性審慎監管制度及市場退出制度等三大方面深入闡明了國際社會關於改革與完善網上銀行業務監管法制的基本立場與實際做法,其中又特別以市場準人監管制度和持續性審慎監管制度這兩部分內容為重點而詳加論述。
在對國際組織有關網上銀行業務監管的研究成果進行考察和分析時,考慮到巴塞爾委員會在該領域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筆者在兼顧其他一些國際組織的同時,特別針對巴塞爾委員會所發布的有關監管原則進行了重點探討;而在對網上銀行業務監管法制進行國別研究時,一方面,鑒於美國網上銀行業務監管法律體系所具有的複雜性、特殊性與先進性,筆者將美國的有關監管法製作為考察之重心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而另一方面,為了反映處於不同經濟狀態的國家均重視發展網上銀行業務戰略、實施有效監管與安全保障措施的這一現實,筆者在考察部分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網上銀行業務監管法律實踐的同時,也選取了如印度等部分開發中國家的相關實踐予以分析和研究。
在有關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的全面探討和論述中,考慮到系統與信息安全保障以及網上交易安全保障同一般電子商務的安全保障存在較多共通性和相似性,為避免本書淪為一般電子商務安全的法律保障問題的研究,筆者又圍繞其中最能反映金融行業特色、最具網上銀行業務鮮明個性特徵的銀行業監管法律機制部分展開了更為細緻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第五章則集中論述了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的構建與完善問題。在這一部分,筆者的邏輯是,建設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法律保障機製作為解決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安全問題的基本法律途徑,將前述分析所得的國際社會有關網上銀行業務安全保障的有益經驗套用於該機制的具體構建與完善過程。本章是全文的最後結論部分,它落腳於我國的具體實際,在闡明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發展的特殊戰略意義與必要性,分析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及其安全保障法制建設的現狀基礎上,將國際經驗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了完善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法律保障機制的構想和建議。特別是完善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監管法制的具體構想和建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