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歷
1977.3~1982.1,在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專業本科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6~1988年,在北京林業大學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獲農學碩士學位;
1987.11~1988.11,赴聯邦德國合作科研與進修1年;
1990~1992年,在北京林業大學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獲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2年1月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本科畢業並留校任教,工作至今。1982年1月至1987年1月擔任助教;1987年1月晉升為講師;1991年3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4年9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6年3月任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博士生導師。
1985年以來,曾先後但任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實驗室主任、北京林業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長、國家林業局水土保持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務,現任教育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林業局水土保持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
學術兼職
擔任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理事、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中國防災減災全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土保持學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土保持學會青年學術研究會主任;中國林學會森林水文與流域治理分會理事長;中國植物營養學會山區綜合治理與開發分會副理事長;北京林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擔任北京林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地表水文過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國家林業局生態環境教學委員會委員,水利部水土保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擔任《International Sedimentation Research》、《生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中國水土保持科學》、《生態學雜誌》、《北京林業大學學報》、《水土保持研究》、《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等學術刊物常務編委和編委。
1990年以來,擔任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德國復興開發銀行等多項國際技術合作與技術援助項目的專家和顧問。
主講課程
1982年以來,為本科生主講《水文學》、《流域水文學》、《專業概論》、《水土保持學》等5門課程;
1991年以來,為研究生主講《森林水文學》、《森林水文與生態水文學》、《水土保持學》、《景觀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前沿專題》等5門學位和骨幹課程;
主要貢獻
教學工作
本科教學:
(1)培養本科畢業生56人;
(2)主編和合編出版面向21世紀和全國通編《水文與水資源學》、《流域水文學》、《水土保持學》、《林業生態工程學》、《流域管理學》等6部教材。
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培養:
(1)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16名,在讀碩士研究生9名;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26名,在讀博士研究生11名,培養畢業博士後2名,在讀博士後2名;
(2)主編出版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景觀生態學》。
教學成果
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篇。
承擔項目
“六五”至“八五”期間承擔完成了國家及省部級重點攻關課題“森林水文作用研究”、“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林體系綜合效益研究”、“長江中上游典型流域防護林體系水土保持與水文動態效益信息系統研究”、“黃土高原防護林體系區域生態效益研究”以及中日、中奧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中國黃土高原下流域綜合治理研究”等。
“九五”期間,主持國家重點攻關專題“華北土石山區水源保護林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土地區防護林主要營造樹種供水與耗水規律研究”與“長江上游暗針葉林生態系統水文過程調節機制的研究”以及北京市“九五”重大攻關項目“北京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可持續發展研究”等項目。
“十五”以來,主持國家重點攻關課題“都市重要水源區水源涵養型植被建設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課題“森林植被對土壤侵蝕的調控機制研究”、國家948項目“旱地生態經濟型樹種抗性選擇用綜合利用技術引進”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項目“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功能評價研究”、以及中德合作研究項目等15項。
學術著作
出版學術專著11部、專業詞典1部、學術文集3部、譯著3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獲獎記錄
1992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院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992年獲第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3年獲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1995年被評為北京林業大學青年學科帶頭人;1997年被評為林業部跨世紀青年學科帶頭人;1998年被人事部批准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國家重點學科青年學科帶頭人;1999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2009年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及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獲國家二等獎4項,省部級一、二等獎6項,省部級3等獎2項,梁希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