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何龍清研究員,1965年9月4日生,漢族,福建省莆田市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員。1984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力學系地質力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97年博士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礦系古生物及地層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晉升為研究員。1998年
被批准為碩士研究生導師,並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名。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理事、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區域地質研究室主任。2007年4月~2008年3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調查中心(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副總工程師2008年4月~2010年11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武漢地質礦產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兼總工程師室(科技外事處)主任。2010年12月,任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協助局黨委書記、局長分管組織、宣傳、精神文明建設、共青團等工作。
研究領域
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研究領域涉及成礦構造、災害地質、造山帶地層、大地構造等,工作區域涉足南嶺地區、海南島、上揚子地區、三峽庫區、西南三江地區、青藏高原等。
主要成果
共參與或主持各類科研項目近20項,主要有參加“六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南嶺項目”中三級課題“南嶺地區有色金屬礦床的構造控制特徵及分布規律”(獲部三等獎,排名第四)、“七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東部項目”中四級課題“廣西都龐嶺地區錫多金屬成礦規律及隱伏礦床預測”(獲部四等獎,排名第五)、地質礦產部環境司項目“影響鏈子崖危岩體穩定性的構造條件”(獲部四等獎,排名第六)、地質礦產部定向基金項目“雪峰山地區金礦成礦條件及遠景預測”(獲部三等獎,排名第六),主持海南地礦局委託項目“海南戈枕剪下帶的構造演化及其對金礦的控礦作用”(部分成果併入部青年基金項目,獲部三等
獎,排名第五),參加地質礦產部定向基金項目“滇西德欽羊拉地區銅礦成礦條件及遠景預測”、地質礦產部區調專項“金沙江縫合帶地層時代、區域對比及大地構造演化”、中澳合作項目“古特提斯的起源與演化”、地質礦產部攻關項目“金沙江結合帶構造演化及銅、金成礦規律研究(宜昌所部分)”,主持地質礦產部定向基金項目“雲南三山-白秧坪地區銅多金屬礦找礦模式及找礦標誌研究”、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三峽庫區興山縣地質災害綜合調查”,參加1:25萬直根尕卡幅區調項目、1:25曲麻萊幅區調項目,目前主持中國地調局“中南地區基礎地質綜合研究”項目。其中“雲南三山-白秧坪地區銅多金屬礦找礦模式及找礦標誌研究”項目成果對白秧坪地區找礦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三峽庫區興山縣地質災害綜合調查”項目成果為地方政府減災防災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合作出版專著1部,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3篇,譯作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