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何斯路村據現存族譜、家傳、古訓和建築遺址的歷史考證,何氏系由北方遷衍而來,經歷無數風雨侵襲、抗爭平息,飽嘗過無數災難、終化險為夷。傳說中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烏傷縣之後,這裡就有人群居住,何氏祖先的建村應在此時,當時正好是韓王安被俘,韓國滅亡,韓氏子民改何姓四處隱名埋姓逃生之際。
義烏縣以下的行政單位建設較晚,有據可查的記載是1928年,義烏縣分出派出機構區公所(有時稱督導區),管縣直屬鎮以外的鄉鎮。何斯路村屬義西區署。
日軍占領時期,義西及義北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政權管轄。何斯路村是新四軍東河抗日游擊總隊駐地。
1949年後仍設上溪區公所,1956年大調整後撤銷。1958年建人民公社,何斯路村為大隊,實行政社合一。1983年政社分設調整為區屬鄉鎮下屬的村。1992年擴鄉並鎮,調整為今。
雖歷盡滄桑,但古村面貌保存較好。古樹參天、生態依舊,村民們育林植樹,參拜祖先,民風依舊純樸。
地理位置
村口東黃線向南與義烏市區相連,向北與浦江市相接,與杭金衢高速公路上溪入口相距5公里。通過高速公路南距金華34km,北距杭州110km,距上海305km,東距寧波200km,西距千島湖120km,交通十分便利,具有較好的交通優勢。
“何,儋也。從人,可聲”。
何斯路村原為師路何村,是何氏祖先由北方避戰亂漂泊來此從師的路上歇息之地,觀此地狀似燕子窩,形態優雅,遂遷衍於此。因缺水,故以“斯”替“師”(斯即水也,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期盼著有山有水。
古何斯路村落如陶淵明筆下之“桃園”:“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自然資源
何斯路村背靠國家大草坪森林公園,相鄰聖壽禪寺,依託交通優勢,規劃中的何斯路 村具有環形景觀軸線,四大功能區塊,三個特色基地,七星北斗布局。順東黃路還有水庫景觀、陳望道故居等沿途景觀的連鎖效應。具有特有的丘陵地帶農業旅遊資源。
村記
何斯路村記 全文
“何,儋也。從人,可聲”。
村莊布局呈北斗七星,分別為拙樸的燕子坳古村落、莊嚴的何家祠堂、鉤雲釣月的農家餐飲、歷史悠久的明代古宅、卓有貢獻的何家大院(中國汽車製造第一人何乃民故居)、風景秀麗的臥牛山崗、碧波蕩漾的水庫。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作何斯路村人之生活準則,成高才學子始步之初地。
今何斯路村仍以何姓族人居多,興建水庫,育林封山,保持生態,不斷實現著何氏祖先創造優美環境之夢想。眼前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來人皆甚異之。沿村道往北復前行,欲窮其林,乃聖壽禪寺、德勝岩國家森林公園,雖無亭台樓閣,卻也鬱鬱蔥蔥,是繁華義烏市的世外桃源。如今,新任村領導更以新的規劃實現著新的追求。籌劃齊全村功能,居住餐飲娛樂一應俱全,養老、休假不假外出焉,遂與外界間隔,渡入清涼世界。希以印象何斯路村擴大關注度,邀朋約友共度鄉村之佳節。既來,得其獲,便扶歸家,處處志之。無論大江南北、歐洲美國來訪,舉何氏美餚作食,村長為之一一具言,獲嘆美語云:“此乃佳村也。”望未來,新農村改造,高品味度假鄉村也,居之,欣然讚美。假畢,仍未興終。後遂廣有問津者。
適逢盛世建新農村之際,創奔康莊信息平台,輸出農村產品、引入世人旅遊,謹以此鱗爪短文示之,是以為記。
何允輝於戊子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