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55年生於廣東省。現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七七級)。先後獲北大經濟學學士和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4年畢業後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任教。
1986年至1989年,赴香港新華社東南經濟信息中心做研究工作,並繼續在北京大學的教學工作。
1992年至1998年,在香港進行投資銀行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實踐。
1998年重返北京大學任教,開設投資銀行學、資本市場研討、投資學、中國證券市場等課程。
1997年,在國內較早開設投資銀行的專業課程,被北大學生公認為“最喜愛的老師”之一。
1999年9月,在何小鋒教授的提議與資助下成立國內第一家投資銀行學術網站-投資銀行大師。
2000年8月,何小鋒工作室成立。
2001年6月,任山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2001年11月,成立了北京大學青年投資銀行學會,任理事長。
現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
主要業績
--1997年何小鋒教授在國內較早開設投資銀行的專業課程,受到北大同學的熱烈歡迎。在教學中,何小鋒老師及其研究小組採取了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如投行專題研究、網上課堂、國內外知名投行人士專題講座……。在課堂內外,通過同學的積極參與,投資銀行理論與實踐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與教授方式,何小鋒教授被公認為"最喜愛的老師"之一。
--1999年9月,以網站為陣地,我們傳播投資銀行理論與專業知識,追蹤投資銀行學的最新發展,借鑑國外業內經驗,現已取得豐碩的成果。
--2000年8月,何小鋒工作室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何小鋒教授所帶的博士生、碩士生及一些投行業內人士。
--2001年6月,山河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何小鋒任董事會主席,多名工作室成員擔任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在上市前,何小鋒工作室的成員深入研究了香港及大陸證券市場,為上市做了大量細緻的準備工作。山河控股的上市成功是我們一貫倡導的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具體體現。我們一改以往國內投資銀行人才培養要么缺乏理論知識或者限於紙上談兵的片面方式,開創了學以致用、雙向學習的新型方式。同時在長達一年多的上市準備中,何小鋒工作室的人員經受了資本市場的考驗,初步成為投行領域的專業人才,引起教育界、投行業的關注。
--2001年9月,何小鋒工作室組織、參與奧運金融工程項目,現已產生階段性研究成果。該項目受到北京大學及北京市奧委會的支持,並引起港澳地區金融界的關注。
--2001年11月,在何小鋒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大學青年投資銀行學會,何小鋒教授任理事長、黃嵩為會長,並出版了會刊-《投資銀行學研究》,吸引了又一批碩士生、博士生成員。
--2002年1月,針對中國投資銀行存在的問題及我國金融業的現狀,2001年投資銀行學會提出在國內應該有合夥制銀行的新觀點,現已展開調研與相關實踐。
主要著述
《我國計畫商品經濟的理論模式》(合著,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
《利用外資項目評估》(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中國證券市場(1991)》、《中國證券市場(1992年)》(常務編委和主要執筆人,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年、1992年版)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策略》(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金融企業文化概論》(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的改革與工商經營》(合著,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全書》(副主編,中國言實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論文
1、姜大廣、何小鋒:《中國股市IPO折價問題研究》 ,《西南金融》2012年8月。
2、劉媛媛、黃卓、何小鋒:《私募股權投資與公司盈利能力關係的實證分析》,《金融與經濟》,2011年第8期。
3、何小鋒、林四春:《論中國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模式》,《現代經濟探討》 2012(7)。
4、何小鋒、申汲龍:《股權投資企業運營風險的理論探析》,《學術研究》,2012年第6期。
5、林四春 何小鋒:《金融業增加值結構分析:基於投入產出表的調整》,《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2(5)。
6、林四春 何小鋒:《巨觀投資的重新估算與解釋: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影響》,《財經問題研究》, 2012(3)。
7、劉媛媛、黃卓、何小鋒:《IPO初始回報與創業投資參與的研究基於我國創業板的實證研究》,《當代經濟科學》,2012年第2期。
8、林四春 何小鋒:《巨觀核算與微觀核算的協調》,《社會科學戰線》2012(4)。
9、林四春 何小鋒:《保險業的特殊性及其分類研究》,《浙江金融》 2012(4)。
10、林四春 何小鋒:《投資基金與投資管理機構的增加值核算》,《首經貿易大學學報》 2012(3)。
11、林四春 何小鋒:《保險機構的增加值核算評述及其改進》,《武漢金融》 2012(2)。
12、林四春 何小鋒:《巨觀投資核算的類型及其改進:兼與微觀投資的比較》,《南方金融》 2012(2)。
13、林四春 何小鋒:論金融統計中金融資產的分類調整,上海金融 2011(10)。
14、劉媛媛、黃卓、謝德遜、何小鋒:《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實證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2。
15、竇爾翔、何小鋒、康從升:《基金資本市場鏈的機理與效應——基於股權基金與證券基金的比較》,《經濟體制改革》,2011、1。
16、黃嵩、何小鋒、謝海聞、竇爾翔:《政府財政投資新途徑:私募股權基金的基金》,《長白學刊》,2011年第1期。
17、劉媛媛、黃卓、EDISONG TSE、何小鋒:《美國房地產投資分析——房地產稅收留置權投資實證研究》,《改革與戰略》,2011、1。
18、竇爾祥、何小鋒:《私募股權基金型企業融資:資本市場定位及雙刃效應》,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9期。
19、何小鋒:《“高位蓄水”與厚積薄發》,《北大商業評論》,2010年6月總第71期。
20、曾鴻志、何小鋒:《基於資產風險信息不對稱的公司融資理論實證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21、張寶林、何小鋒:《房地產市場泡沫測度理論述評》,《金融與經濟》,2009年11月第376期。
22、左昊華、何小鋒:《中國資本市場吸收實體經濟通脹能力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23、何小鋒、竇爾翔、 孔祥鑫:《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現狀與未來》,《資本市場》,2009年第5期。
24、曾鴻志、何小鋒:《基於資產風險信息不對稱的可轉債融資信號模型》,《當代經濟科學》2009年第3期
25、竇爾翔、何小鋒:《價值攫取、金融海嘯與理性發展模式的構建》,《學術論壇》,2009年第2期。
26、竇爾翔、何小鋒:《PE如何助力拉動內需》,《發展》,2009年第1期。
27、何小鋒、畢成、竇爾翔:《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風險分析及對策》,《長白學刊》,2009年第1期。
28、何小鋒、胡淵:《金融機構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基金“》,《改革與戰略》, 2008年第12期。
29、何小鋒、劉騰:《以創新思維重組PE立法》,《資本市場》,2008年9月。
30、何小鋒、張偉:《分類管理中國PE》,《財經(金融實務)》,2008年6月。
31、何小鋒、鄭仁福:《大力發展銀行信用衍生品市場》,《學習與探索》,2008年4月;並被《光明日報》2008年8月26日摘要發表。
32、何小鋒、竇爾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比較優勢》,《證券市場周刊》2007年7月11日。
33、竇爾翔、何小鋒:《 PE與資產證券化異同》,《證券市場周刊》2007年5月30日。
34、竇爾翔、何小鋒:《PE如何發展:兩種主張與特別法律》,《證券市場周刊》, 2007年5月14日。
35、竇爾翔、何小鋒:《排斥、替代與互補:政府市場格局的動態最佳化》,《改革與戰略》,2007年第4期。
36、竇爾翔、何小鋒:《房地產行業秉性、泡沫致因及形成機理:二元結構的視角》,《改革》2007年第3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37、竇爾翔、何小鋒:《國際經驗借鑑及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最佳化的經濟效應》,《工業技術經濟》,2007年第2期。
38、竇爾翔、何小鋒:《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研究——發展、壯大、經濟效應》,《長白學刊》2007第2期。
39、竇爾翔、何小鋒、李洪濤:《我國房地產市場價格泡沫的判斷、效應和致因分析》,《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
40、竇爾翔、何小鋒:《等待陽光化運作 應儘快完善產業投資基金的功能》,《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12月27日。
41、竇爾翔、何小鋒:《教育制度、教育融資與教育金融制度安排》,《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42、竇爾翔、何小鋒:《政府不動產證券化研究——以香港領匯基金為例》,《建築經濟》,2006年第5期。
43、竇爾翔、何小鋒:《新農村建設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44、竇爾翔、何小鋒:《撫遠三角洲開發建設融資機制創新研究》,《學習與探索》,2006年1月。
45、駱穎、何小鋒:《中國股市政策市中的正反饋交易機制》,《經濟經緯》,2005.2
46、何小鋒、樊雪志:《資產經營的一般模式與金融危機》,《新經濟》,2005.1
47、何小鋒、李心愉:《論大珠三角經濟發展的資產“四輪驅動”模式》,學術研究,2004.9
48、何小鋒、程勇:《我國封閉式基金之謎的實證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6
49、宋芳秀、何小鋒:《借奧運之機促金融機構創新》,經濟參考報,2003.1.29
50、何小鋒:《中國文化信息產業的政策趨向》,韓國文化貿易協會2003年定期學術發表大會論文集,2003.11
51、何小鋒、李心愉:《廣東經濟發展的地位與驅動模式》,韓國:中國學研究會第75次學術發表會集,2003.11
52、何小鋒、黃嵩:《北京奧運融資創新的三種可行方式》,中國經濟時報,2003.6.13
53、張春煜、何小鋒:《中國跨國資產證券化探析》,金融理論與實踐,2003.6
54、何小鋒、黃嵩:《投資銀行學新體系初探》,學術研究,2003.5
55、宋芳秀、何小鋒:《北京奧運會的金融支持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3.3
56、何小鋒、黃嵩、宋芳秀:《北京奧運融資創新研究》,中國經濟評論,2003.2
58、何小鋒、來有為:《從勞務價值論到國際價值論》,生產力研究,2003.1
59、何小鋒:《產業投資基金時機是奧運融資》,北京現代商報,2002.6.6
60、何小鋒:《讓投資基金的兩個輪子都轉起來》,市場報,2002.8.17
61、何小鋒:《再說奧運產業投資基金》,市場報,2002.8.24
62、何小鋒:《三論奧運產業投資基金》,市場報,2002.8.31
63、何小鋒:《奧運融資從觀念創新開始》,市場報,2002.7.13
64、何小鋒:《國內應該有合夥制投行》,經濟參考報,2002.1.8
65、何小鋒:《奧運融資方式要大膽創新》,奧運經濟周刊,2002.4.20
66、何小鋒、黃嵩:《從資產證券化的理論體系看中國突破模式的選擇》 《學習與探索》2002.1
67、曾小潔、何小鋒、燕青:《市盈率隱含的公司業績增長潛力——中國股市市盈率實證分析》經濟科學,2002.3
68、宋芳秀、何小鋒:《我國開展資產證券化的稅收問題分析》,稅務與經濟,2002.5
69、何小鋒、來有為:《融資:看好“離岸資產證券化”》,中外管理,2002.5
70、何小鋒、黃嵩:《不動產證券化:新奧運的新融資方式》,中國證券報,2002.3.21
71、何小鋒:《金融改革藉機奧運》,金周刊,2002.5.9
72、何小鋒:《話說奧運融資創新》,市場報,2002.7.2
73、何小鋒:《市政債券行不通嗎?》,市場報,2002.8.3
74、何小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市場報,20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