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何信(1913―1938),號德璋。廣西桂林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入柳州軍校。
1932年考入柳州航空學校。曾留學日本。學成後任教於柳州航校。
1937年11月,赴蘭州接受蘇聯援助的E15、E16飛機訓練。
1938年1月,任國民黨中央空軍第八隊上尉副隊長,率隊參加魯南會戰。數次出擊,創建戰功,獲嘉獎。同年3月25日,率機14架與敵機17架戰於山東臨城、棗莊上空,擊落敵機6架,致其餘敵機逃竄。率機隊返航至馬牧集上空時,復遇敵機24架來攻。立即率隊搏戰,將敵首機擊落。激戰中,胸部為敵彈擊中,面臨人傷、機損、彈絕之境,乃毅然駕機全速撞向敵機,與一敵機同歸於盡。時年25歲。
主要事跡
何信1913年出生在廣西桂林的一個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最早加入同盟會的革命者。其母在他幼年時就以“岳母刺字”及文天祥的《正氣歌》等古人愛國故事教育他。
“九一八”事變以後,不滿二十歲的何信憤於國恥,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柳州
航空學校。那時社會上都把從事航空事業的飛行員說成是“玻璃公子”,意即一摔就碎了,是萬分危險的事。何信卻說:“男兒大丈夫,當以身許國。人生誰無死?為國為民而死,乃得其所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輩熱血青年,難道還不如當年岳飛、文天祥?”
何信以優異成績從航校畢業後,廣西當局資送他到日本留學,成績全優。在一次高空射擊考試中,何信打破日本國最高紀錄,當時日本明野航校一主教官云:“信者,乃我日後主要對手也。”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廣西軍閥與蔣介石聯合抗日,乃將陸軍擴編為40個團,分3個集團軍。空軍擴編為4箇中隊,第1、2中隊開赴前線,第3、4中隊留守後方。此時已是空軍中尉分隊長的何信抗日心切,率先報名參加到前線的中隊。1、2中隊任務是開赴西安、蘭州,接收蘇聯援助之E15、E16新型驅逐機。
1937年11月間,何信抵蘭州接受新式飛機訓練。他與蘇聯教官通力合作,只用不到三個月時間就提前完成了訓練任務。何信奉委為中央空軍第8隊上尉副隊長,率隊飛赴徐州第五戰區,參加魯南保衛戰,於臨城、棗莊、台兒莊一帶上空截擊敵機,並協同地面部隊防守前沿陣地,保衛城市及各項重要設施。何信到魯南後,先後數次升空出擊,屢建奇功,因此他再三獲得嘉獎。
1938年3月25日凌晨,何信率機14架與日機17架交鋒於臨、棗上空。何信以出色的指揮和靈活的戰術,以擊落敵機6架,我機全部安然無恙的戰果再次取得全勝。可正當中國機群高奏凱歌回航之際,在飛抵馬集上空時,突然遭遇敵24架驅逐機的截擊。此時,我方飛機因剛經歷一場空戰,正處在人員疲乏而油彈兩缺的不利狀態下。面對遠勝於己的敵人機群,何信以拼將一死的決心,率隊再次沖入敵機群中,以寡敵眾,與敵人進行生死搏鬥。敵機以三五成群的機隊圍住了何信對他進行圍攻。何信胸部連中三彈,血流如注。他全然不顧,拼上自己最後一點力氣,駕機向敵酋迎頭撞去。敵機沒有料到何信會有如此拚命之舉,驚慌之下,拉起飛機趕快躲閃。何信利用這一瞬間機會,射出最後一排子彈命中,敵機拖著長長的黑煙墜了下去。繼而何信再次操控傷機,就近撞上另一架敵機,與敵人同歸於盡了。在地面的中國軍民一起目睹了這場驚心動魄的空戰,他們為何信這樣的空中勇士的犧牲而痛惜不已。
人物評價
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授予他為"空軍烈士"稱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1986年11月27日,廣西民政廳追認為革命烈士。
2015年8月,何信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