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丙輝

何丙輝,男,1966年生,2000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並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西南大學水土保持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何丙輝

擔任《水土保持學報》編委,《亞熱帶水土保持》編委,《重慶林業科技》編委,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理事,南方水土保持研究會理事,重慶市水土保持學會副理事長,長江技術經濟學會流域綜合治理開發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林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重慶市土壤學會水土保持專委會主任。

先後在美國普渡大學深造學習1年,並多次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加拿大溫莎大學、泰國宋卡拉王子大學、台灣大學和台灣中興大學等進行訪問或合作研究。

教育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森林培育與林業生態工程

教學及獲獎情況

《林草工程學》獲西南農業大學校級優秀課程三等獎;

《水土保持素質教育研究》獲西南農業大學校級教學科研項目三等獎;

重慶市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重慶市人事局,2005年9月;

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委組織部,重慶市人事局,2008年8月。

科研及獲獎情況

科研:

先後主持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重點科技項目、科技部“十五”重大專項子專題、水利部中-加合作項目、重慶市科委重點攻關項目、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18項。

獲獎情況:

1. 重慶市開縣芋子溝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示範工程初步設計,該項目在2001年全國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設計評比中榮獲二等獎(水利部司局函保生[2001]19號文)。

2. 重慶市土壤侵蝕遙感調查及監測系統研製,該項目獲1999年重慶市水利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

3.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石灰岩山地主要造林樹種選擇與造林技術研究, 1998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4. 重慶市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對策研究,該項目獲重慶市2000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

5. 套用WEPP進行重慶市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研究,該項目獲得2006年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6. WEPP在重慶市水土流失監測和小流域綜合治理中的套用研究,該項目獲2006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7. 何丙輝,第九屆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農學會,2004。

8. 參編專著《生態農業—中國可持續農業的理論與實踐》(李文華院士主編)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9. 低山丘陵區土壤侵蝕生態工程治理模式研究,該項目獲2004年四川省水利廳水利科學技術李冰獎(川水獎2004-3-14)。

10. 流域綜合治理對水環境的影響研究,2005年獲重慶市水利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1. 紫色土丘陵區坡耕地農林複合經營模式研究,2005年獲重慶市水利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2. 論文“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對降水的截流分配效應”獲《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年優秀論文獎。

13. 入選中國農學會“中華農科青年英才”(1998-2007年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事跡彙編),2007年9月。

在研項目


1. 紫色土地區土壤侵蝕參數因子的試驗模擬確定和誤差校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671115),2006-2009年,經費35萬元。

2. 三峽庫區農業土壤地力恢復與調控關鍵技術研究,國家“863”項目(2006AA10Z427),2006-2010年,經費50萬元。

3. 種植業源污染物流失係數測算,農業部重點科技項目子課題(WX-Z-20-1),2007-2008,經費40萬元。

4. 三峽水庫支流澎溪河水體富營養化成因及生物防治技術和對策研究,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重點科技項目(KY-01-02-01),2007-2008,經費76萬元。

5. 重慶市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指標評價研究,重慶市水利局重點科技項目,2007-2009,經費18萬元。

6. 澳大利亞特色花卉扇子花及相關高新技術引進,國家“948”項目(2006-4-88 ),2006-2010年,經費20萬元。

7.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CSTC,2007BA1015),紫色土區WEPP模型預測參數試驗模擬確定及誤差分析研究,2007-2009,經費20萬元。

近四年代表性論文

1. 夏青,何丙輝,謝洲,蔚遠中,紫色土農林複合經營土壤理化性狀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6,20(2),86—89。

2. 羅雷,何丙輝,王銳亮,棄渣場堆渣及擋渣牆穩定性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53-256。

3.周璟,何丙輝,涪陵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狀況及治理措施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316-318。

4.常志勇,包維楷,何丙輝,楊以翠等,岷江上游油松與華山松人工混交林對降雨的截留分配效應,水土保持學報,2006,20(6),37-40。

5. 何丙輝,劉立志,遂寧組紫色頁岩崩解過程及坡積物特徵研究,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1),48-52。

6. 游秋華,何丙輝,張文革等,立地條件對筍用竹護岸林生長影響研究,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3),94-99。

7. 李武斌,包維楷,何丙輝,吳文妍李芳蘭,岷江上游大溝流域油松人工幼林生物量組成及其影響因素,山地學報,2007,25(2),236-244。

8. 何丙輝,繆馳遠,陳曉燕,徐霞,CLIGEN氣候生成器模型在紫色土地區的適應性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7,21(3),183-187。

9. 孫佳,何丙輝,吳詠等,不同降雨條件下紫色土母質水沙輸移動態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57-459。

10.蘇鋒,何丙輝,熊友勝,基於“3S”技術的奉節縣喀斯特石漠化調查及精度評價,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2(6),60-65。

11. 陳威,何丙輝,徐健,夏欽,酸雨對馬尾松林下苔蘚植物的影響,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3(2),78-82。

12. 何丙輝,趙曉蒞,齊代華,生態恢復過程中水土保持林喬木層多樣性研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8,28(4),113-117。

13. 張雪,何丙輝,楊憲,李隆雲,HPLC法測定金銀花中常春藤皂苷元、齊墩果酸、檞皮素、木犀草苷和綠原酸,中草藥,2008,39(10),1576-1577。

18. 姚榮江,周繼,何丙輝,許紅艷,不同坡度和種植模式對徑流污染的影響,水土保持學報,22(5),11-16。

14.王僑,何丙輝,許紅艷,蘇鋒,不同種植模式下地表徑流污染的空間分布特徵,水土保持學報,22(6),25-29。

15.姜永華,江洪,曾波,何丙輝,三峽庫區(重慶段)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8,5(4),234-243。

16. 司彬,姚小華,任華東,李生,何丙輝,黔中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過程中物種組成及多樣性研究,林業科學研究,2008,21(5):669~ 674。

17. 王亮,何丙輝,人工模擬降雨條件下紫色土養分流失規律分析,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145-149。

18. 周璟,何丙輝,劉立志,何丹,坡度與種植方式對紫色土侵蝕與養分流失的影響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9,17(2),239-243。

19. ZHANG Jianfeng, FANG Minyu, LI Sheng, HE Binghui, LIU Guangyan. Developing Agroforestry in Slopelands to Combat Non-point Pollution in China.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6(4):67-72

近四年出版專著

長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實踐與發展,專著,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6年9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