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後鱗蛛

形態描述

雌蛛

體長9.80~13.57。一雌蛛體長11.88:頭胸部長4.59,寬4.05;腹部長8.10,寬4.86。背甲淺褐色,兩側緣暗褐色,眼區至後緣之間具一“V”字形暗褐色斑。頸溝和放射溝明
顯。中窩黑褐色。兩眼列均後凹,前眼列稍寬於後眼列。前中側眼間距明顯大於前中眼間距(0.43:0.18);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40:0.30);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70,前邊寬0.65,後邊寬0.73。前中眼=後中眼>前側眼=後側眼(0.23:0.23:0.20:0.20)。
額高0.33,明顯大於前中眼的直徑。螯肢短粗,紅褐色,前齒堤有3齒,後齒堤有4齒。下唇、顎葉和胸板暗褐色。步足淺褐色,腿節的中部、末端以及膝節的末端、脛節的末端呈暗褐色。脛節Ⅰ、Ⅱ和Ⅳ具2列短於該節直徑的聽毛,脛節Ⅲ有3列聽毛;後跗節Ⅰ~Ⅲ近基部各有一根聽毛。跗節器小,直徑約為0.03,位於近側半部的近頂部。步足具相對較多的短黑褐色刺,腿節刺的基部均有一黑褐色斑點。腿節Ⅰ具5~6根前側刺,脛節Ⅰ具3根前側刺。
步足測量:Ⅰ28.71(8.28+9.54+8.64+2.25),Ⅱ21.15(6.30+6.93+6.21+1.71),Ⅲ10.53(3.33+3.42+2.79+0.99),Ⅳ17.19(5.49+5.67+4.86+1.17)。足式:1,2,4,3。腹部長卵形,背面淺黃色至黃白色,中央有明顯的淺黑褐色葉狀斑,尤以前端的最醒目,呈圓弧形,黑褐色;後半部色淺,但具2對黑色斑點。腹部腹面淺黑褐色,具一對縱向略彎曲的黃白色條紋,近平行。外雌器呈暗褐色,中部具較低的鼻狀隆起,兩側各有一近似卵圓形的凹陷,凹陷具黑褐色框邊。

雄蛛

體長7.40~12.10。一雄蛛體長11.88:頭胸部長4.59,寬4.05;腹部長8.10,寬4.86。身體的形狀、顏色以及眼的排列與雌蛛近似。螯肢顏色較雌蛛的深,前齒堤的第2齒
和第3齒間距較遠,後面近基部隆起。
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6.21(2.52+0.63+1.62+1.44);步足Ⅰ 24.93(7.83+6.39+8.46+2.25),Ⅱ19.89(5.94+6.48+5.94+1.53),11I 9.27(2.97+2.97+2.52+0.81),Ⅳ14.58(4.59+4.77+4.23+0.99)。足式同雌蛛。腹部較雌蛛的窄,兩側緣近平行。觸肢的脛節稍長於跗舟,引導器較寬,內緣強烈向內凹人,形成一大的“V”字形槽口;背面觀,跗舟基部僅有1個頂。

鑑別特徵

本種的腹部前半部最寬,而不同於千國後鱗蛛M.chikunii、大衛後鱗蛛M.davidi和鏡斑後鱗蛛M.yunohamensis。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韓國,日本,俄羅斯
國內分布:浙江、四川、貴州、雲南、台灣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名


中文亞目名


拉丁科名

Tetragnathidae

中文科名

肖蛸科

拉丁亞科名


中文亞科名


拉丁屬名

Metleucauge

中文屬名


拉丁種名

kompirensis

中文名

佐賀後鱗蛛

拉丁亞種名


命名人

(B?senberg & Strand)

原始屬名


原始文獻

B?senberg, W. & E. Strand,1906. Japanische Spinnen.. Abh. Senck. naturf. Ges. 30: 93-422. .;Yaginuma, T. ,1958a. Revision of Japanese spiders of family Argiopidae. I. . Genus Meta and a new species. Acta arachn. Tokyo 15: 24-30. .;Yaginuma, T. ,1960. Spiders of Japan in colour.. Hoikusha, Osaka, 186 pp..;Yaginuma, T.,1955c. Revision of scientific names of Japanese spiders. . Atypus 8: 13-16. .;

同物異名

Meta vena ; Metleucauge kompirensis (B?senberg & Strand);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特有種


資料來源

CoL China 200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