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革命

低碳革命

美國經濟雖在危機重創後跨出了復甦的第一步,但要避免經濟陷入疲軟復甦的惡性循環,並恢復財政可持續性以支撐美元中長期走強,就必須找到維持後勁所需的長期經濟成長點。

革命背景

隨著金融系統的逐步穩定,美國經濟顯現出企穩向好趨勢,但主要靠淨出口和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拉動,私人投資和私人消費對GDP仍為負貢獻。對於人口紅利已消失、危機後自然失業率上升、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美國而言,眼下有高債務、高利息支出、社會保險金和醫療擔保這四座財政支出大山,未來有人口結構日趨老化、社保醫療運作成本上升的預算隱憂,在復甦未穩之際不宜也難以加稅,醫療體制改革方案達成共識又需時日。凡此種種,令美國十分有必要尋求其他辦法來維繫美元的主導地位,而低碳革命在刺激投資、帶動出口、創造就業、拉動經濟成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及令美國擺脫石油依賴上頗值得期待,因此可能成為美元的救命稻草,對美元中長期走勢構成有力支撐,美國的國際地位亦可獲得鞏固。

基本簡介

低碳革命是繼全球IT革命之後,既適應人類歷史發展趨勢,又已擁有足夠技術儲備和產業基礎,能夠創造出巨大投資機會和就業機會,可能迅速發展壯大的新的經濟成長點。最近20年氣候變化、空氣污染以及能源安全等問題令可再生能源(綠色清潔能源)蓬勃發展,而提高傳統能源的使用效率(節能)、用更環保的方法和技術使用傳統能源(減排),也成為低碳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氣候變化正在改變競爭規則:以最清潔、最有效的方式為其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的國家將在國際競爭中占有優勢,對於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碳排放國而言意義重大。

美國計畫

歐巴馬上任之後不僅在美國國內積極推動氣候立法,令眾議院通過了《清潔能源安全法案》(ACES),更熱衷於綠色外交、四處打清潔能源合作牌。這與布希政府對《京都議定書》一直持不合作、不作為態度截然相反。

布希在其任期內一直拒絕簽署旨在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令國際社會倍感失望。相比之下,早在競選期間,歐巴馬就提出了實現氣候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豐收的諸多構想,認為到2050年美國應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建立150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研發基金”,希望藉此創造500萬個“綠領”就業機會。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歐巴馬也具體提出到2012年將目前占美國電力8%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10%,到2025年提高到25%。

歐巴馬當選後,以“綠色經濟復興計畫”作為首要任務,提出要儘快確立美國在新能源競賽中的領先地位,要成為清潔能源出口大國。在其推動下,眾議院6月26日以219票對21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美國歷史上首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案——《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簡稱“ACES”),贊成票主要來自其所屬的民主黨。歐巴馬更呼籲參議院通過ACES,以創造就業、減少石油倚賴、並為主導低碳遊戲規則作戰略部署。

歐巴馬政府更熱衷於綠色外交,四處打清潔能源合作牌,而其主要目的在於發掘開發中國家巨大的清潔能源市場:7月初在G8峰會上力促關於氣候變化的聲明、確立將全球溫室氣體減半的長期減排目標;7月中安排美國商務部和能源部兩位部長同時訪華,推進中美清潔能源技術領域合作;7月底又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以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為核心議題。

開發中國家新能源市場潛力巨大。以中國為例,根據“十一五計畫”的要求,到2010年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提高20%。按照2008年中國國民經濟統計數字計算,中國的能效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將減少3.3億噸標準煤的能源消耗。對其中蘊含的新能源商機,美國企業覬覦已久。美國通用電氣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綠色暢想”計畫,預備在未來四年間投資數十億美元,向市場全力推廣其新型環保技術。目前其環保技術銷售額已由2005年的100億美元上升至250億美元。

向開發中國家出口低碳技術(包括對外合作和轉讓),能為美國經濟復甦和中長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對此,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在今年7月中訪華期間曾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格局是不能持續的,“在未來的數月以至數年,歐巴馬總統將尋找修復平衡的方式,”而擴大環保技術的出口就是修復平衡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美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將成為美國綠色科技企業的巨大機會。”

美國政府態度發生了如此戲劇性的轉變,彰顯美國發展新能源、推動經濟轉型的迫切需要和新一屆政府主導後京都時代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框架。

各國計畫

除美國之外,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多國政府都已將“低碳革命”作為最重要的經濟成長點來扶持,以期在未來一輪經濟成長中搶占一個有利位置。

歐洲計畫

歐盟制定了一項發展“環保型經濟”的中期規劃,計畫在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間籌措1050億歐元,全力打造具有國際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綠色產業”,並以此作為歐盟產業調整及刺激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撐點,實現促進就業和經濟成長的兩大目標,為歐盟在環保經濟領域長期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奠定了基礎。

英國財政部於今年4月提交的年度預算案中提出了“綠色產業振興計畫”,計畫通過發展和普及電動車,在未來五年內為英國人提供40萬個綠色就業機會。英國政府還出台了綠色商務車採購方案,推動低排放汽車在公共部門示範使用;還考慮對購買清潔能源車的車主給予2000英鎊的補貼。除汽車產業外,英國還將允許建造更多風力農場,以實現在2020年令再生能源占能源總產量15%的目標。

日韓計畫

日本政府今年4月出台了名為“經濟危機對策”的新經濟刺激計畫,重點就是主攻太陽能產業,以低碳革命促進經濟成長。政府將向住宅和辦公場合設定太陽能光板提供補貼,對購買環保型汽車提供每輛10萬日元的援助,並對購買節能家電者按購買價的5%返還現金。透過該計畫,日本預計2009年度GDP將增長2%,並創造出40萬?50萬個就業機會。為此2009年度補充預算案的財政支出將達15.4萬億日元(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項目規模達56.8萬億日元,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韓國自李明博政府上台後,綠色增長就是其發展經濟的一個著重點,金融危機發生後,綠色經濟更成為其救命稻草。今年年初韓國將36個建設、能源、環境改善項目命名為“綠色新政”,計畫從2009年到2012年注入50萬億韓元,創造96萬個就業機會。此外,韓國政府不斷在海外尋求合作,目前已與紐西蘭、印尼等國達成綠色合作協定,與英國和泰國的綠色合作也在商談中。

計畫困境

目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減排目標上仍存在重大分歧,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尚未明確中期減排目標,亦沒向開發中國家承諾提供資金及無償低排放技術。

ACES包含貿易制裁條款,引起開發中國家強烈反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公開批評ACES的貿易制裁條款“不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損人也不利己”,申明中方堅決反對利用應對氣候變化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並強調不管是在談判進程中還是論壇上,所有成員國都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包括已開發國家應明確做出繼續率先減排的承諾,並在技術、資金、能源建設方面向開發中國家提供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支持。

已開發國家在今年7月初G8峰會上提出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遭到開發中國家的強烈質疑。已開發國家一方面在減排責任和資金技術支持上態度含糊,另一方面卻對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不斷施壓,試圖使之承擔強制性減排目標。針對這種做法,開發中國家在此次G8峰會期間的MEF論壇上亦沒有給出確定的實質性減排目標,而是僅達成“全球氣溫不應較工業化前增長超過2℃”的共識。

預計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關於減排問題的核心分歧將會繼續出現在2009年12月份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強鼎立的國際氣候政治格局以及大國之間的複雜博弈,將是決定年底哥本哈根會議成敗的關鍵因素。國際社會也會將注意力和希望放在歐巴馬身上,期待美國新一屆政府能夠進一步做出表率。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將於哥本哈根會議上“挾ACES以令諸侯”,竭力主導低碳革命的遊戲規則。

現狀分析

綠色外交上的決心離不開技術實力的支持。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程度與其在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開發上低碳技術方面的實力密切相關。歐盟於過去10年中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力量,這與其很早就開始投資綠色能源的發展,並在這一領域處於世界前列是分不開的。日本從1973年起就開始推動節能,1979年頒布了《節能法》並以直接財政補貼、低息信貸支持、稅收減免來鼓勵節能,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又鼓勵商業/居民節能,使得日本成為全球的節能典範。美國在布希執政的八年間,儘管在國際氣候談判中極不合作,但對其國內的低碳技術研發仍然投入大量資金,並在碳蒐集和儲存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果。歐巴馬政府已撥款4億美元,投資於能夠提高能效的、減少進口能源依賴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低碳能源技術,以促進其市場化和產業化。

從國際產業競爭的格局看,歐洲和日本由於政府和產業界對低碳革命的認識和舉措更具前瞻性,二者在低碳技術產業化上具備不可忽視的先行優勢,如歐洲擁有全球領先的風電設備商LM、Vestas,日本擁有全球領先的混合動力汽車廠商──豐田和本田。美國汽車行業當時沒能認清“綠色就是競爭力”,在環保型汽車已成為全球研發趨勢之時,還是一味追求美國式的大排量車型,使得美國三大汽車廠商一度瀕臨破產和重組。在歐巴馬的綠色經濟成長路線下,美國汽車行業或將面臨重生機會,並將清潔能源的溢出效應滲透到經濟的各層面。

歐巴馬推出史上最嚴格的汽車燃油效率標準,令汽車製造業向新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歐巴馬在眾議院為ACES投票之前,於5月19日公布了一項關於汽車節能減排的新計畫,制定了新的全國統一汽車燃油效率標準——要求從2012年開始,美國汽車製造商必須逐年改善汽車的燃油效率,到2016年,美國小型汽車和輕型卡車每100公里所耗費的汽油量不得超過6.6升,比當前汽車每100公里耗油量減少40%。這意味著美國汽車業將轉向開發新能源動力系統,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美國汽車業將受此推動加速變革。

美國汽車三巨頭已經紛紛推出電動車上市計畫。今年初,在被譽為全球汽車工業研發風向標的北美國際車展上,美國三大汽車廠商——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均以裝配插入式電池的電動車為主要展出車型,並不約而同地宣布了各自的電動車上市計畫:通用公司雪佛蘭電動車將在2010年上市,並將與韓國三星合作生產電池組;福特公司將於2010年推出使用新電池的電動商用廂式車,2011年與麥格納合作推出新電池轎車;克萊斯勒公司的首款電動車將於2010年面世,另外三款亦將於2013年推出,計畫銷售50萬輛。

研發生產包括電動車在內的低碳汽車可能為美國汽車產業帶來重生機會。儘管由於作為核心技術的動力電池成本高昂,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較高,但美國政府自2003年起就對購買電動汽車的車主給予一定的退稅額度,而購買重型混合動力車最高可享受1.8萬美元的稅收抵免;並且對消費者而言,較高的購置價格還會因為減少購買石油燃料而被抵消,因此中長期看汽車製造商向清潔能源電動車轉型不會打擊市場購買力。反之,如果美國汽車製造商現在仍然不投入研發生產清潔燃料汽車,那么隨著歐洲、日本清潔能源汽車產業的成熟,美國汽車行業勢必將在清潔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中再次敗下陣來,整個產業將最終失去競爭力。

推動低碳汽車的生產,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溢出效應涉及廣泛。壓縮動力渦輪和鋰電池的生產企業、以及塑膠和輕型鋁製品等汽車製造材料生產企業將被帶動成長。清潔能源的正面溢出效應有望從汽車行業開始,逐步滲透到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產業經營各個層面,有助於歐巴馬政府推行其“綠色經濟復興計畫”。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IT亮點吸引資金流入的歷史看,低碳革命的號角一旦吹響,以美國在低碳經濟上雄厚的技術和市場儲備,吸引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回美國的歷史有可能重演,但預計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後一去不返的可能性不大——畢竟金融海嘯後,美國潛在經濟增速已遭重創、新興市場明顯增長較快,而低碳革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掘美國經濟潛能,市場還需要時間來評估和證實。

值得警惕的是,低碳革命可能令美聯儲提早加息,成為新興資本市場泡沫破裂的導火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