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伯益是古代掌管山澤之職,且是輔助大禹治水有功,他既做不了皇帝,後人就崇拜他為山神伯爺,讓他在民間繼續保護山澤。但潮語伯益的“益”與“爺”,音相近似,且伯益已作為神供拜,當然也就作為伯爺尊稱。凡在山鄉或大山里,山民在伐木燒炭的炭窯旁,或種植果林的山舍里,就選擇一處風景好的大石松樹下,搬石砌一小廟,供奉大伯爺。每月初一、十五還辦些三牡果品為大伯爺“牙”。有的山村或平原村莊也會修建感天大帝廟,俗稱伯益公廟,還塑其金身供拜。伯益公是端坐在寶座上或騎在虎身上,手執寶劍,說是為山民巡山,保護山利。
傳說山中老虎都歸大伯爺管束;老虎食人,沒經大伯爺點頭,都不敢食。如果老虎偷食一個人,大伯爺就在老虎耳朵上,割下一個缺口作記號,以示警告。故潮州人有“大伯爺不點頭,老虎乍敢食人”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