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是當今旅遊發展方向之一,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的前景。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地域遼闊,自然景觀優美,農業經營類型多樣,農業文化豐富,鄉村民俗風情濃厚多彩,在我國發展休閒農業具有優越的條件、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為促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和鄉村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產業,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鄉村景觀與休閒產業研究會和中科地景規劃設計機構牽頭,共同編著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叢書》。

基本信息

定義

我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開發中國家,鄉村地域廣闊,鄉村人口眾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市景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鄉村是我國經濟改革最早的地區,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的內涵,是旅遊業的一朵奇葩。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

義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

數據顯示"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充分利用農業生產過程、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為消費者提供休閒、觀光、體驗等服務,是實現農業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產業。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不僅可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而且可以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2011年,中國旅遊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出境旅遊消費國,並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預計2011年國內旅遊人數約26億人次,同比增長12%;國內旅遊收入約1.9萬億元,同比增長21%。入境旅遊人數1.34億人次,同比增長1%;旅遊外匯收入4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出境旅遊人數7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2%;出境旅遊花費690億美元,同比增長25%。

休閒農業與鄉村生態旅遊被認為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是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舉措;是推銷名優特產品的重要途徑;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的好契機;是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新思路;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的重要一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隨著涉農旅遊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的涉農旅遊企業越來越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行業改革和國際化的深入研究。長期對旅遊業跟蹤蒐集的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從當前旅遊業的巨觀景氣狀況出發,以涉農旅遊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託,詳盡地分析了中國涉農旅遊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發展速度和競爭態勢,對涉農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緣起

對於西方已開發國家而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工業城市污染和快節奏生活方式的產物。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 “三農”問題、國家政策等在我國鄉村旅遊產生及發展過程中起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鄉村旅遊作為連線城市和鄉村的紐帶,促進了社會資源和文明成果在城鄉之間的共享以及財富重新分配的實現,並為地區間經濟發展差異和城鄉差別的逐步縮小、產業結構最佳化等做出很大貢獻,推動欠發達、開發不足的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鄉村旅遊對於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存在問題

近年來,鄉村旅遊發展無論在其發展模式、發展特色還是在發展規劃、發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矚目成就,為今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然而不可避免的也逐漸顯現一些問題,制約著鄉村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具體有以下表現:

1、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缺乏統籌規劃

鄉村旅遊發展所在地,很多是經濟發展落後的地方,因此,資金不充足,導致很多鄉村旅遊缺乏合理規劃,甚至沒有形成一個完整、詳細的總體規劃來指導其發展,最終導致鄉村旅遊發展的總體形象、發展戰略以及發展布局、發展目標不明確,這樣很容易導致鄉村旅遊發展與初衷出現偏差。

2、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品獨特性缺乏

鄉土氣息是鄉村旅遊的特質,也應該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點打造對象,然而隨著鄉村旅遊的不斷發展,很多地區忽視了這一點,逐漸趨於大眾化旅遊,造成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忽略了鄉村旅遊遊客的參與性項目,而只是單純地滿足遊客旅遊的最基本的六大要素。對於項目地文化、民俗的深度挖掘不到位,長期下去,這些基本旅遊功能的鄉村旅遊產品根本無法支撐其長久有效發展,也是鄉村旅遊今後發展的一個瓶頸。

3、資金回收期較長,經營效益不理想

鄉村旅遊的白熾化發展,導致其盲目開發,缺乏對鄉村旅遊項目的投資回收期的合理預算,即便進行合理預算,在具體經營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偏離規劃目標,導致實際的投資回收期遙遙無期,加上很多鄉村旅遊旅遊宣傳意識薄弱,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這是任何旅遊發展致命的弱點,結果是旅遊地經營效益不理想,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

4、鄉村旅遊發展的季節性導致資源的浪費

大眾旅遊中出現的旅遊旺季“人看人,人擠人”,旅遊淡季“旅店關門、旅遊基礎設施擱置”的現象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逐漸顯現,究其原因,主要是鄉村旅遊產品的單一性、鄉村旅遊觀光化發展以及鄉村旅遊發展中行銷策略的不到位等原因所導致的鄉村旅遊的季節性所致。

5、“硬”服務與“軟”服務均有待提高

“硬”服務是鄉村旅遊發展所依託的基礎配套設施,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鄉村旅遊發展所在地大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落後,發展旅遊很大程度上所依賴的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礎設施也是,目前還處於不完善狀態。同樣,旅遊服務等“軟”服務雖然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不斷提高,但是要支撐其繼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環境保護措施

鄉村休閒旅遊與鄉村的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不應以犧牲生態自然環境為代價。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的鄉村休閒旅遊,須把握適度的開發速度,控制接待人數,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有序有理有節制

加強鄉村休閒旅遊建設有序的開發,出台一些開發的法律法規的檔案,按法律法規去做。貫徹對生態資源環境保護的原則。做到開發前的調研和可行性開發的科學論證,開發規劃要先行的原則,做好可持續的發展論證和充分的市場調研。

自然資源合理利用

保護環境和自然風光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前提和重中之重,沒有良好的自然風光和環境為依託就沒有鄉村旅遊的可能性。因勢利導資源最佳化的利用現有的自然風光不被破壞,達到和諧與自然的統一。

環境承載能力布局預警制

休閒旅遊的環境包含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在內的複合環境系統,需在旅遊環境和承載能力內去做旅遊的規劃方案。使美學價值的損減,原生態系統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減到最低值,測定承受旅遊的接待人數。

增強意識加強觀念

鄉村休閒旅遊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勢態。從鄉村休閒旅遊的現狀出發,加強環境立法的管理,同時讓每個人都知道自然生態的保護,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在思想意識上重視起來,加強思想教育。把真正的鄉村休閒生態旅遊當成是一種崇尚自然、學習自然、保護自然的旅遊教育活動,把鄉村休閒生態旅遊對環境意識保護宣傳的學習,科學教育的普及,以及精神文明的內容,作為鄉村休閒生態旅遊的核心來抓。真正使人們做到學習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開發模式

(一)“公司+農戶”開發模式

這類具有旅遊特色的鄉村旅遊,通過引進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環境,指導鄉村居民開發住宿、餐飲接待設施,組織村民開展民族風情、文化旅遊活動,形成具有濃郁特色和吸引力的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和招徠國內外旅遊者。這種開發設計充分考慮了農戶利益,在社區全方位的參與中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在參與式鄉村旅遊的開發中,這種開發還可演化成 “公司+社區+農戶”開發,公司先與當地社區(如村委會)進行合作,通過村委會組織農戶參與鄉村旅遊,公司一般不與農戶直接合作,但農戶接待服務、參與旅遊開發則要經過公司的專業培訓,並制定相關的規定,以規範農戶的行為,保證接待服務水平,保障公司、農戶和遊客的利益。

(二)“政府+公司+農村旅遊協會+旅行社”開發模式

這類鄉村旅遊開發發揮旅遊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優勢,通過合理分享利益又各司其責, 政府負責鄉村旅遊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鄉村旅遊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村民參與地方戲的表演、導遊、工藝品的製作、提供住宿餐飲等,並負責維護和修繕各自的傳統民居,協調公司與農民的利益;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避免鄉村旅遊開發過度商業化,保護本土文化,增強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從而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三)“農戶+農戶”開發模式

“農戶+農戶”的鄉村旅遊開發開發是農民對企業介入鄉村旅遊開發有一定的顧慮,大多農戶不願把資金或土地交給公司來經營,他們更信任那些“示範戶”。在“示範戶”的帶動下,農戶們紛紛加入旅遊接待的行列,這種開發通常投入較少,接待量有限,但鄉村文化保留最真實,遊客花費少還能體驗最真的本地習俗和文化,是最受歡迎的鄉村旅遊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資金投入的影響,通常旅遊的帶動效應有限。

(四)股份制開發模式

在開發鄉村旅遊時,可採取國家、集體和農戶個體合作,把旅遊資源、特殊技術、勞動量轉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紅與按勞分紅相結合,進行股份合作制經營。通過土地、技術、勞動等形式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企業通過公積金的積累完成擴大再生產和鄉村生態保護與恢復,以及相應旅遊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通過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鄉村的公益事業(如導遊培訓、旅行社經營和鄉村旅遊管理),以及維持社區居民參與機制的運行等。同時通過股金分紅支付股東的股利分配。通過“股份制”的鄉村旅遊開發,把社區居民的責(任)、權(利)、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居民自覺參與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態資源的保護,從而保證鄉村旅遊的良性發展。

設計模式

(一)個體農莊

通過對自己經營的農牧果場進行改造和旅遊項目建設,使之成為一個完整意義的旅遊景區(點),能完成旅遊接待和服務工作。將手工藝、表演、服務、生產等形式加入到服務業中,形成以點帶面的開發設計。

(二)主題農園與農莊發展

形成教育農園、市民農園、租賃農園等多種形態,承載農旅結合的農事參與、自然教育和DIY創意空間等功能。

(三)現代商務度假與企業莊園開發

承載企業董事會議、商務談判、員工獎勵度假和旅遊景觀房產等功能。

(四)農業產業化與產業莊園發展

集生產、研發、銷售交流、教育和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農莊,如薰衣草莊園等,產業莊園既要體現產業化生產特點,又要滿足服務性企業的需要。

當然除了以上模式外,還有以民俗村、農家樂、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生態環境和科普教育等為基礎的鄉村旅遊開發設計形式,但無論哪種形式的開發設計,“鄉村性”是其靈魂,“可持續性”是其原則,既要遵循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內在要求,又要依據區位特點、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和現有基礎,合理開發,科學開發設計。

相關書籍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21世紀旅遊管理學精品圖書)》《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21世紀旅遊管理學精品圖書)》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叢書》的作者是不同的學科背景下和專業領域內具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精英,其著作成果是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理論探索和經驗總結。

本套叢書的特點是:

系統性:叢書系統的闡述和總結了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的背景、過程、現狀、類型與特點以及未來發展態勢。

綜合性:叢書圍繞當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主要方向,內容涉及地理、景觀、旅遊、農業、生態等多專業領域,具有綜合性。

實用性:叢書既有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理論探索,又有具體的規劃設計實踐案例,理論與實踐案例相結合,注重理論研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套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創新性:叢書瞄準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和研究前沿,注重理論探索與套用,具有創新性、前瞻性。作為全國第一部以高校教材的形式全面而系統研究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科學論著——駱高遠主編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21世紀旅遊管理學精品圖書)》,於2009年3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全國高校旅遊類專業的熱捧,至今已經重印多次。它是浙江省高校重點建設教材,也是浙江省高校旅遊專業(包括高職高專旅遊類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多年來,該著作已經為培養旅遊管理人才,特別是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方面的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時隔7年以後,由於國際、國內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我國作為以農業為主體的開發中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故迫切需要對原有的《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進行重編、改編和提升,以確保教材內容不落後、有創新,並在國內培養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人才方面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

該教材主要內容分為緒論、休閒農業與休閒經濟、創意農業與鄉村景觀、都市農業與現代農業、生態旅遊與民俗旅遊、鄉村旅遊發展與中外現狀、休閒農業規劃開發及經營管理、民俗旅遊區的開發模式及經營管理、農業科技示範園的開發與經營管理九個方面的內容,最後以幾個休閒農業典型案例作為教材的終結。新教材充分體現了國際、國內在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變化及創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與經營、鄉村旅遊人才的培養與培訓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很強的針對性。

總結

全國各地的發展實踐證明,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充分開發農業資源,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村運輸、餐飲、住宿、商業及其他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致富農民,而且可以促進城鄉人員、信息、科技、觀念的交流,增強城裡人對農村、農業的認識和了解,加強城市對農村、農業的支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