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伍敏在鄉村助學、殘疾兒童幫扶、公益宣傳倡導等方面身先士卒,累計志願服務時間達5000小時以上,引導攀枝花市的一些民間志願者從單純獻愛心的個體,升華為專業的公益志願者團隊。他2003年參加志願服務;2004年自費成立攀枝花市首個心理諮詢網站,為公眾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服務;2005年創建攀枝花公益網並於2007年4月21日正式註冊成為專門服務於少年兒童的民間公益社團“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兒童志願者協會”;2006年啟動健殘溝通無障礙之助殘項目,與其他志願者一起在社區和高校開展手語普及活動,製作手語宣傳影片3部,普及人數5000餘人;對盲人進行電腦培訓,對盲人子女開展長期學習輔導;同年,發起鄉村圖書室項目,目前已為攀枝花市周邊5個貧困鄉村國小捐建了圖書室,共募集圖書25000餘冊;2007年開始為城鄉貧困、留守、孤殘等特殊家庭提供免費課外教育輔導,受益家庭40餘戶;從2007年4月至今結對資助貧困學生60餘人;為貧困國小翻新校舍捐獻文教體育用品等累計折合人民幣10萬餘元;2008年1月籌款7萬餘元為肢殘兒童劉勤勤成功實施援助,目前該援助模式正向攀枝花市其他殘疾兒童展開。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伍敏聯繫中科院、中華心理協會、北京華夏心理教育中心等單位相關專家用最快時間拿出了心理危機干預的初步方案,並於5月15日組成前往災區的“先遣小分隊”趕到受災第一線,在成都、德陽、汶川、漢旺等地初步了解情況。5月20日誌願服務隊在摸清大致情況後,正式進駐漢旺鎮,在漢旺鎮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在該鎮10個社區提供災後心理干預志願服務。同時,伍敏還積極聯繫南都公益基金會,向其申請了5萬元資金開展“5.12災後重建·心理志願者與專業社工培訓”項目,項目將於6月底在什邡市八角鎮實施。
伍敏帶領的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兒童志願者協會開展的活動多次在《攀枝花日報》、《攀枝花晚報》等新聞媒體上宣傳報導。
攀枝花援少會理事長兼創始人——伍敏
編者按:“愛心同陽光一起閃耀”今天的專訪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攀枝花援少會理事長兼創始人——伍敏。伍敏,男,漢族,1974年出生,心理學大專,攀枝花攀鋼集鋼公司冷軋廠生技科質檢.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兒童志願者協會法人代表,民間志願者。伍敏自幼性格內向,2003年底開始志願服務後,就總是琢磨自己自學的心理學知識,考慮如何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幫助心理有困擾的人,2004年結合心理學知識自費成立攀枝花首個心理諮詢類網站,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服務,在不斷的為人諮詢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伍敏感受到自已人生的價值;為了將幫助人的範圍進一步擴大,2005年伍敏籌建"攀枝花公益網",開始更系統更廣泛的志願服務; 公益事業是艱難的,由於志願者對本身所做的志願工作不是很了解,認識不充分、自信心不足,加之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單純地組織志願者活動已經跟不上發展的步伐, 2007年4月21日由他創建的攀枝花市唯一一家專門於服務於少年兒童的民間公益社團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兒童志願者協會”成立 ,伍敏團隊的志願服務走上了專業化的道路。連續五年,伍敏把自己的業餘時間全部撲在公益事業上,到目前為止其個人累計服務時間達4500小時以上,有人說,這正是志願者最優秀品質的體現---堅持的力量,只有對公益事業無比熱愛對志願服務無比熱忱的人才能有如此的堅持.
伍敏成立的攀枝花援少會,針對攀枝花少年兒童的發展現狀,積極開展為城鄉貧困、留守、單親、殘疾等特殊家庭進行各項援助.一、開展中國手語普及工作,與聾啞朋友進行助殘交流,在攀枝花市內部份社區及高校中培訓手語志願者150餘人,中國手語普及人數達5000餘人,製作手語宣傳影片3部,網站和聾協達成定期交流幫扶的共識;二、發起“愛心小棉襖” 募捐活動,共收到網站義工及全國各地的網友為福利院的孩子們愛心捐款數千元;三、在攀枝花市東區啟動“關注盲人服務”的長期、常規項目,整合資源,對盲人子女啟動長期學習輔導,對盲人進行電腦培訓;四、興建並開展鄉村圖書室項目,組織志願者為攀西地區偏遠貧困農村中國小募捐圖書,興建圖書室,募集圖書25000餘冊,已為攀枝花鹽邊溫泉中心校等5個貧困鄉村國小捐建了圖書室;五、堅持“一助一”助學項目,從2007年4月開始至今結對資助貧困學生60餘人,另外直接籌資助學十餘萬元;六、積極開展對貧困,留守等特殊家庭,提供免費課外教育輔導計畫,目前已為40餘戶家庭提供志願服務;七、2008年1月,伍敏通過聯繫全國性媒體宣傳和自已多方面的努力,籌款7萬餘元為攀枝花市一肢殘適齡兒童成功實施援助,目前該殘疾兒童教育援助項目正向攀市其它殘疾兒童展開;在伍敏的帶領下,協會不是單純地組織志願者活動,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高志願者的專業服務技能、自身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上。對協會裡的優秀志願者,伍敏定期選派人員赴成都、昆明、玉溪、蘭州、西安、北京等地進行全方面的培訓學習,加強團隊自身能力建設。因為來自於民間,服務於民間,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兒童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們逐步走向正規、專業,從最初的無引導的單純獻愛心個體,轉變升華為專業的公益志願者團隊,獲得了社會公眾的認同,強化了攀枝花人對公益事業的支持與參與。攀枝花援少會志願者們的愛心將同陽光一起閃耀到每個需要的角落裡。《攀鋼報社》專訪在公益事業的路上一走多年,伍敏的身後是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為自己也為了別人 1993年伍敏從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攀鋼冷軋廠工作。當時的他,身邊除了同事之外沒有什麼朋友,性格內向的他每天兩點一線,平淡的日子一過就是幾年。
怎樣為和自己一樣內向的人找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伍敏意識到要走出自我,首先得學會和別人交流。2002年,伍敏報名參加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的進修。經過兩年的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幫助心理有困擾的人……伍敏學得頭頭是道。可光有理論,沒有實踐就是紙上談兵。不久,一個名為“沁心驛站”的心理諮詢網站在攀枝花誕生了。那段時間,熱線電話每天響個不停,伍敏忙得不亦樂乎。伍敏在幫助別人中感到了自己的快樂。 在不斷的為人諮詢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伍敏感受到自已人生的價值,繁忙之中,伍敏沒有停下腳步。他在思考如何將幫助人的範圍更一步擴大.不久,伍敏開始著手將“沁心驛站”全面轉型,他想創建一個社會上所有人都能參與的公益入口網站。 2005年7月,伍敏籌建的攀枝花公益網誕生了,網站以宣傳倡導志願精神,普及全民公益為宗旨,成立了手語角,網站助殘活動的帷幕也一步步拉開:2005年8月6日,公益網手語角第一次與7位聾啞朋友進行助殘交流;攀枝花首屆手語培訓班開展手語交流,網站和聾協達成定期交流幫扶的共識;2005年11月5日,攀枝花學院150餘名大學生志願者參加了為期1個月的高校手語普及班;2006年1月8日,為讓攀枝花市社會福利院的孤兒過一個快樂年,公益網發起了“愛心小棉襖”募捐活動,共收到網站義工及全國各地的網友愛心捐款數千元;2006年3月8日,公益網在攀枝花市東區康復醫院啟動“關注盲人服務”的長期、常規項目,每周對盲人子女進行一次學習輔導,對盲人進行電腦培訓;2006年3月18日,公益網啟動了為偏遠貧困山區兒童募捐圖書的“鄉村圖書室”項目; 2007年3月9日,公益網網友為攀枝花市鹽邊溫泉中心校捐資助學並設立“愛心圖書室”,助學捐資1萬餘元,愛心圖書室藏書達5000冊……
公益不僅僅是愛心 多年從事公益活動,伍敏認為,攀枝花人的公益意識還很淡漠,經常將慈善與公益混淆,對公益倡導不了解甚至不理解,多數市民還是把公益僅僅等同於捐錢、捐物等獻愛心活動。有些人認為公益事業是有錢人的事,還有人對志願者冷嘲熱諷。這些,伍敏都遭遇過。 去年年初,有一次他組織志願者們到社區去為偏遠貧困山區的兒童募捐圖書,個別市民不理解還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這讓兩名40歲左右的志願者心裡特別不舒服,由於無法接受“好心不得好報”的反差,兩人最後離開了這個集體。這件事對伍敏的觸動很大。他認識到,雖然公益活動的平台已經建立,但是在市民和自己團隊里的很多人心裡,還是抱著“獻愛心”的想法。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志願者相關培訓,對本身所做的志願工作不是很了解,認識不充分自信心不足,公益事業的艱難才剛剛開始。 從那以後,伍敏不再是單純地組織志願者活動,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高志願者的專業服務技能、自身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上。對網站裡的優秀志願者,伍敏定期選派人員赴成都、昆明、玉溪、蘭州、西安、北京等地進行全方面的培訓學習,加強團隊自身能力建設。從去年6月開始,攀枝花公益網與雲南發展培訓學院聯合主辦“攀西大型志願者服務能力建設培訓”,使攀枝花公益網的志願者們從無引導的單純獻愛心個體行為,轉變升華為專業的公益志願者團隊。 伍敏主持的攀枝花公益網長期堅持手語普及、關注弱勢群體、募捐圖書資助學校、進行義工培訓等公益事業,逐漸得到了社會的承認。2007年4月21日,攀枝花惟一一家民間社團組織註冊成功,宣告了“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兒童志願者協會”正式成立,伍敏又挑起了這個志願者協會法人代表的擔子。 把愛給了更多的人 因為熱愛公益,伍敏的業餘時間基本上都是和志願者們共同度過的。為了公益事業,他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和金錢。 父母從蓬安老家到他這來養老,伍敏卻抽不出多少時間陪陪老人。父母就住在離自己公寓不到10分鐘路程的弟弟家裡,他卻很難得去看看,偶爾去了也是匆匆忙忙,說不了幾句話。逢年過節、父母過生日時,“月光族”的伍敏總是捉襟見肘。雖然父母從沒有責怪過他,但他的心裡總覺得愧疚。 前一陣子,年近60歲的父親咳嗽得厲害。有一次伍敏回家時,當過藥劑師的父親黯然說了一句“這次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伍敏當時心裡突然酸酸的,覺得沒有盡到照顧父母的責任。“協會的公益事業剛剛走上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我是公益活動的倡導者、志願者、工作人員,還是法人代表,確實沒有時間……”大愛無私,忙碌的伍敏已經把愛給了更手個多需要愛的人。在公益事業這條路上,他將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