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伍德蘇鐵像棕櫚,可以長高達6米。樹幹直徑闊30-50厘米,底部最闊,頂冠有50-150葉子。葉子光澤及呈深綠色,長150-250厘米,有70-150塊小葉,小葉呈鐮狀及長13-15厘米及闊2-3厘米。
伍德蘇鐵是雌雄異株的,但卻從來未有發現雌株。雄株的花毬呈圓柱體,長20-40厘米,直徑闊15-25厘米,呈耀眼的黃橙色。單一株上可以同時有約6-8顆花毬。
生長環境
喜光,稍耐半陰。喜溫暖,不甚耐寒,上海地區露地栽植時,需在冬季採取稻草包紮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濕潤和 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乾旱。生長緩慢,10餘年以上的植株可開花。 蘇鐵的株形美麗、葉片柔韌、較為耐蔭,其既可室外擺放,又可室內觀賞,由於其生長速度很慢,因此售價較高。蘇鐵喜微潮的土壤環境,由於它生長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不利其根系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從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能夠有效地促進葉片生長。蘇鐵喜光照充足的環境。儘量保持環境通風,否則植株易生介殼蟲。蘇鐵喜溫暖,忌嚴寒,其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
分布範圍
伍德蘇鐵現時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植物園。1907年維利所採集的兩株仍健在德班植物園。維利於1916年將其中一個基部芽送到近開普敦的科斯滕布希國家植物園。1899年送到邱園的一株一直在棕櫚園種植到1997年4月,及後於2004年9月移植到溫帶園。在美國近費城的長木花園及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也有種植伍德蘇鐵。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萊登大學植物園(Hortus Botanicus)及義大利那不勒斯植物園都有種植。
培植方式
營養繁殖
伍德蘇鐵是以急速生長的基部芽來進行營養繁殖。
有性生殖
除非發現雌株的伍德蘇鐵,否則伍德蘇鐵不可能進行有性生殖。不過伍德蘇鐵可以與 E. natalensis進行混種。將混種不斷與伍德蘇鐵再進行混種,經過幾代後,雌株將會非常接近原有物種。葉綠體DNA的基因分析顯示所有葉綠體都是承襲自 E. natalensis雌株,所以混種並不能獲得純正的伍德蘇鐵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