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伊波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薩伊的“埃博拉河”.
傳播途徑
1.接觸傳播
①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精液伊波拉病毒②處理髮病和死亡的黑猩猩。
③醫務人員經常因為看病人或者參加葬禮而感染。
2.醫源性感染
在1976薩伊的流行中,每一位病人因為被污染的注射器而感染。
自然宿主自然宿主似乎被認為存在於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中,但仍未發現。已有不同的假說
①最初懷疑為嚙齒類動物
②另一個假說認為一種植物病毒引起了脊椎動物感染
實驗表明,感染病毒的蝙蝠不會死亡,這提示這些哺乳類動物在熱帶雨林中起到保存病毒的作用。儘管非人的靈長類動物是人類的傳染源,但它們並不是宿主,它們和人一樣是通過直接接觸自然宿主或者從自然宿主通過某種傳播鏈而感染。
症狀介紹

併發症
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並非病毒外溢,而是病毒躲在巨噬細胞里,巨噬細胞向免疫系統發出警報,釋放出大量的細胞激素,細胞激素濃度達到較高水平,血細胞衝破毛細血管壁,形成出血),導致人體內外出血、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
預防

目前沒有有效的特效療法,也沒有伊波拉病毒的疫苗。
全球五大致命病毒
病毒是一種具有細胞感染性的亞顯微粒子,可以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無法獨立生長和複製。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具有細胞的生命體。 | |
自然科學——生物學——微生物——病毒>>>回到科學頻道 | |
伊波拉病毒熱 | 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伊波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薩伊的“伊波拉河”。 |
腦膜炎 | 是一種嬌嫩的腦膜或腦脊膜(頭骨與大腦之間的一層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身體任何一部分的併發症,比如耳部、竇或上呼吸道感染。 |
霍亂 | 早期譯作虎烈拉,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懷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劇烈無痛性瀉吐,米泔樣大便,嚴重脫水,肌肉痛性痙攣及周圍循環衰竭等為特徵。 |
愛滋病 | 是一種慢性致死性的愛滋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HIV感染後導致人體免疫機能缺陷,從而發生機會性感染等一系列臨床綜合徵,病死率幾乎達100%HIV屬於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靈長類免疫缺陷亞屬。 |
登革熱 | 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為媒介進行傳播。登革熱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徵(DHF/DSS)病死率較高等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