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公司精力集中於轎車生產,且因一戰期間銷量大增而獲利匪淺。1927年,伊卡魯斯獲得國際償付,同年開始大批量生產,首批批量產品為60輛穿梭巴士。大蕭條之後公司因訂單不足而破產倒閉,1935年恢復生產,並在二戰期間全力生產。1949年10月23日,與飛機製造公司Ikarus Gép és Fémgyár Rt合併後,伊卡魯斯正式成立。
1955年至1956年,因新型前置發動機的車型(伊卡魯斯620、630、31),海外銷量猛增,除了東歐國家外,中國、緬甸和埃及也在一些城市中引進這些車型。至1962年,伊卡魯斯出口8000台車;1970年在摩納哥的一次展會上獲得第二名,顯示其在歐洲的人氣。1971年客車產量超過十萬台,銷量逐年攀升,至1973年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生產商,但由於缺乏原料,有時訂單不能按時完成。直到蘇聯解體時止,東德是伊卡魯斯最重要的客戶之一,但兩德統一後銷量跌至原來的10%。
1986年至1987年,根據與Orion公司的契約,伊卡魯斯為多倫多和渥太華公交生產鉸接車體(不包括車門、窗、座椅和發動機)。這些車由於結構腐蝕問題而只得安排儘快退役,問題集中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焊點差。
1999年後,公司由法國-義大利投資集團Irisbus接手,成為Irisbus集團成員,雷諾-依維柯和匈牙利工業家Gábor Széles各擁有75%和25%股權。2006年,Irisbus以全價將伊卡魯斯賣給匈牙利的Műszertechnika集團,後者當年12月簽署協定獲得100%股份。2002年,伊卡魯斯向哥倫比亞出售18米壓縮天然氣鉸接客車,這些車現今在首都波哥大的快速公交上運行。2007年公司推出一款新低地板車型,計畫在匈牙利(年產200-400台)、俄羅斯(年產1000-2000台)和中國(年產一萬台,計畫與中國客車廠商合資設廠生產 )。
2006年,秘魯商人加里·烏爾太阿加(Gary Urteaga)提出伊卡魯斯進入拉美市場的計畫。這一計畫涉及出售8米、12米和鉸接18米天然氣客車和在拉美設客車組裝廠。利馬向都市快速公交系統競標商提供優惠,這些優惠定於2007年授予並於2008-2009年實施。同時伊卡魯斯對查維茲展現的天然氣公車市場擁有濃厚興趣,因此委內瑞拉已與之開始對話。
最後一台公車於2007年12月11日出廠。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一些工廠仍然存在,但不再生產整車。直到2010年推出新車型Ikarus V187和其他型號,其中鉸接型已經過媒體報導並在布達佩斯大容量運輸公司(BKV)的線路上進行公開試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