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技術創新論

企業技術創新論

《企業技術創新論》,作者劉金友,由中國經濟出版社於2001年4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基於作者主持的一項原煤炭部基金、一項湖南省社科基金、一項湖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研基金以及作者為主要研究人員所參與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一項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的總結。

基本信息

作者:劉金友 著
ISBN:10位[7501717818] 13位[9787501717811]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4-1
定價:¥16.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本書主要是基於作者主持的一項原煤炭部基金、一項湖南省社科基金、一項湖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研基金以及作者為主要研究人員所參與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一項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的總結。
第二,本書是以國內外技術創新理論為基礎,從寫作順序來看,分理論、機制、管理三大塊,依次系統地探討了企業技術創新問題,緊扣企業層面,突出操作性。
第三,本書對有關問題的研究,力求借鑑和採用其他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手段以及數學建模和數學分析方法,如在企業技術創新中止決策方面就引入了人工神經網路方法,在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方面就引入了模糊數學方法。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技術創新理論的源起
第二節 技術創新的定義和分類
第三節 技術創新的相關概念辨析
第四節 技術創新在我國的研究和發展
第二章 企業技術創新內容
第一節 企業產品創新
第二節 企業工藝創新
第三節 企業服務創新
第三章 企業技術創新過程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過程的階段劃分及其模型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過程的特性
第三節 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敗因素分析
第四章 企業技術創新動力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構成要素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理論模型
第三節 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障礙分折
第五章 企業技術創新激勵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激勵的內涵與要素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產權激勵
第三節 企業技術創新市場激勵
第四節 企業技術創新政府激勵
第五節 企業技術創新內部激勵
第六章 企業技術創新環境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資源配置集聚效應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制度環境
第三節 企業技術創新市場環境
第四節 企業技術創新人文社會環境。
第七章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選擇。
第三節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制定過程
第四節 幾種典型的企業技術創新戰略
第五節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創新
第八章 企業技術創新決策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含義及其特徵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選擇與評價方法
第三節 企業服R&D項目的中止決策
第九章 企業技術創新組織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組織模式
第二節 技術創新演進與組織變革
第三節 企業虛擬技術創新組織
第十章 企業技術創新擴散
第一節 技術創新擴散內涵與擴散行為主體構成
第二節 技術創新擴散的基本原理和類型
第三節 技術創新擴散的定量模型
第十一章企業技術創新評價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效果評價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效果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第三節 企業技術創新效果模糊綜合評價數學模型
附一:中日企業技術創新比較及其啟示
附二:R&D能力企業內化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書摘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技術創新理論的源起
經濟學家總是把技術創新與熊彼特聯繫在一起。的確,“約瑟夫?熊彼特在他整個一生中都強調了技術進步在理解資本主義增長動力中的中心作用。他的偉大著作《商業周期》(1939)是完全聚焦於技術創新在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的高度不穩定性的歷史作用上。”⑴熊彼特對“創新”的界定成為了後人,以至今天依然還是人們研究技術創新的一個基本框架。耐人尋味的是,早在熊彼特之前,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馬克思就相當重視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了。尤其是馬克思對於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的論述以及其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框架中對技術變遷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關係的剖析,對於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的提出更是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 一、亞當?斯密和馬克思的影響 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馬克思,在技術創新研究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可以說是一部關技術進步和經濟成長關係的著作。同樣的思想還體現在他更早的《論警察》的講演中。[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