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游遍東南名山,並兩游黃山常住月余,故所寫山水另有意境。書法幼承家學,從父任公梅品學隸書,後涉獵漢碑甚廣,行楷融以王、米及金石碑版。詩近摩詰 、岑、孟。出筆不俗,聲望甚高,有三絕之譽。著有《入迂上人書畫集》、《凝靈詞集》等。河北人,善山水,初從北京蕭謙中,後有出世之念,赴台灣,以四君子、山水小品最突出.........國立藝專教授。傳略輯入《民國書畫家匯傳》42頁、《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卷一288頁 。本慧法師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就受家庭文化氣氛的薰染。他六歲習字,八歲學詩,十歲習畫,從小就被父輩譽為夙慧;十八歲上北大後,從山水名家蕭謙中學山水畫,從齊白石學篆刻。後業雖然兵荒馬亂,走南闖北,可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書畫藝術的追求。經過幾十年的苦心浸淫,本慧法師的書畫藝術達到了一種非凡流所能企及的化境。有評論家讚嘆他能“置丘壑於胸中,生煙雲於筆底”。尤其到晚年,他的作品經過禪機佛理的洗染,處處透出悠然物外,渾然無我的仙風道氣。黃檗禪師說:“未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藝術、生活、修行,莫不如此。本慧法師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中國傳統文化人的典範,他身上載負著傳統文化最精華的東西。他不僅書畫卓絕於世,而且精通古代語言文字,擅長詩詞。他作詩奇快,當得起“倚馬可待”、“七步內成”。他帶著一本自己的詩集,從中擷錄對題的詩題在畫上。有時找到合適的詩,他就說:“現作一個句子吧。”幾分鐘工夫,一首詩就成了。 註:一說為1914年生,另說為1910年生,應有誤。
主要作品
書畫遺作,如今任博悟的書畫遺作已很難搜到,價格奇高。如遺作《天都朝雲》2009年已拍出高價,是今人對法師價值的肯定。
任博悟 天都朝雲 鏡心 | |
作 者 | 任博悟 |
材 質 | 鏡心 設色紙本 |
年 代 | |
尺 寸 | 34×97cm |
估 價 | RMB 3,000-4,000 |
成 交 價 | RMB 8960.0000 |
HKD 10170.0000 | |
USD 1344.0000 | |
GBP 0.0000 | |
款識:煥升先生法正,甲辰重陽, 任博悟。 鈐印:博悟、守中齋、遁世無悶 說明: 任博悟,1915年生於北平。本慧上人,號入迂,別號悰嗒草堂主人,又號守中、行簡、紫筠、靜鶴。善山水,初從北京蕭謙中,後有出世之念。赴台灣,以四君子、山水小品最突出。 | |
公司全稱 | 上海泓盛 [點擊查看該公司所有拍賣紀錄] |
拍賣會名稱 | 上海泓盛 2009年秋季拍賣會 |
專場名稱 | 中國書畫二 成交額:1,383.03 萬元 成交率:81.42% |
拍賣日期 | 2009-12-12 |
佛學大師
人物介紹:本慧法師,俗家姓任,名博悟,河北省趙縣人,清宣統二年(一九一○)己酉歲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生於北京。六歲時,其父親梅品公任河北趙縣縣知事,舉家遊宦到趙縣,因而落籍趙縣,定居於鄉下卜家莊。他幼年入塾啟蒙,受儒家傳統教育,飽讀四書五經,旁及諸子百家,尤長於詩文、書畫。由於家學淵源,少年時已頗負文名,父執輩鹹贊之為夙慧。
及長,進入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就讀,課餘則從蕭謙中先生學山水,從齊白石前輩學篆刻,其書法承自家學,四體兼擅,楷從魏碑、歐、楮入手,又深研大、小篆、金石碑版、章草等,功力深穩,晚年行草的成就最為特出,深蘊著雄奇遒勁,飄逸清雋之神韻。其詩詞風格之形成,曾受其義母張默君女史及宿儒陳含光先生之督誨。其詩近摩詰、韋、孟各家,詞近清人風格。其畫除了學蕭師之外,又深入研摹元明四大家,及清朝四大名僧,並且在日寇侵華戰爭前後暢遊東南名山,曾兩游黃山,作風為之蛻變,而自成一格。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在閩南惠安獲識弘一大師,並皈依佛門成為三寶弟子。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因公務以《中央日報》記者身份,來台灣省考察教育,翌年大陸戰局糜爛,國民政府播遷台灣,重回大陸已不可能,只得隨緣定居台灣。
此後, 任博悟曾任瑞三煤礦公司秘書,並執教於輔仁大學中文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業餘不斷地研究書畫。其作品除了應邀參加國內外的展覽之外,最具代表性的是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時,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請,在國家畫廊舉辦個展;以及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應台中省立美術館之請,舉辦個展,其中作品均極具深度,且出版書畫冊傳世。在任教期間,涉獵佛典,始知佛法之博大精深,因而深入研究,而有出世之心。
民國六十一年 (一九七二年), 任博悟先生六十三歲,因緣成熟,投入台北縣樹林市吉祥寺,依續祥老和尚披剃出家,法名本慧,內號宗達。從此更潛心研究佛學,並且將學佛之心得融入其書畫詩文之中,更發願以文字書畫之緣來度化眾生,以此原因,只要是寺廟用的詩文書畫,他一定欣然答應為之圓滿完成。其書畫精品,可以說融會了佛、儒、道三學,達到了“逸品”的境界,令欣賞者有“頓然有悟”之感召。
本慧法師出家之前,曾在台北開設“守中齋”,教授詩文書畫。他教導學生最重要理念,是“師古、參造化、擬己意”,以及“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出師意於法度之中”,並嚴格地要求學生朝這個理想努力。他強調讀書最為重要,“書法”是中國人應具備的修養,及表達文字思想的工具,“詩”是表現對宇宙、人生的關懷,“畫”則是行有餘力、興之所至,表現對山川自然的讚美。守中齋的眾多學生追隨上人二、三十年,一直秉持這個方向,彼此切磋不懈。
民國六十二年 本慧法師披剃出家後,起初住在樹林吉祥寺。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續祥老法師由吉祥寺下山參加選舉投票,不幸以車禍逝世,得壽六十四歲。本慧法師為求得清靜環境禮佛作畫,曾到台中頭汴坑賃屋而居。他住吉祥寺時,寫信給住在台中的畫家呂佛庭居士,請呂居士為他畫一幅“竹林茆屋圖”。呂居士畫就,並題偈一首∶“翠竹林中一草堂,無憂無慮度時光;飢來吃飯倦來睡,何必虎溪迎送忙?”並跋雲∶“本慧法師,山水法石濤,筆墨極超。囑畫《翠竹茆屋圖》,謹以漸江報之,愧弗似也。”後來本慧法師致書呂居士道謝,信上稱∶“昨日奉獲尊繢,高簡清逸,得未曾有,具見左右功力,已臻化境,當什襲珍之也。溢褒拙作極愧。出家後多忙於佛課,染瀚已荒蕪,唯臨池少聞耳。文旆北來。尚祈枉顧, 幸, 幸!匆此奉謝。即上佛庭居士大德慧鑒。入迂拜復。四月十日。”
民國六十八年 法師在台中住了數年,到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秋間,受中壢圓光寺住持如悟法師之禮請,移賜於中壢郊外古剎圓光禪寺,並在圓光佛學院任教,講授中國文學。法師對於僧伽教育非常用心,更發願將自己的書畫精品捐贈給圓光佛學院永久收藏。
民國八十六年 (一九九七年),本慧法師高齡八十有八。圓光佛學院院長如悟法師,見法師身體健康日漸衰退,乃決定籌設“入迂上人書畫展覽館”,並加速籌備設館事宜,於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元旦舉行開幕典禮。本慧法師另自作品中提出三十件精品義賣,以售畫所入成立“入迂上人佛學獎學金”,鼓勵學子努力向學,以提升佛學教育。而其館藏之精品,不僅熏育學子美育的境界,也以無言說法淨化了信眾向佛的心靈。
民國八十七年 (一九九八年)春,本慧法師思鄉心切,決定有生之年,返回大陸河北省趙縣卜家莊一探家人親族。法師回到已離開五十餘年的故鄉,與親族見面,悲喜交集,難以言喻。此後即駐錫石家莊市柏林禪寺。未及一年,終因老年體衰,於一九九九年(民國八十八年)元月八日,在柏林禪寺示寂,世壽九十歲,僧臘二十又六。
老法師晚年畫作,多由中壢圓光寺“入迂上人書畫展覽館”珍藏,至於詩集,則是在六十歲及八十歲時,各出版詩詞對聯集一冊紀念,其佛教文學之造詣,亦受到學術界及佛教界之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