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子陵

仲子陵

仲子陵,著名儒學家文學家,擅長做賦,代表詩作《秦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仲子陵,活躍於中唐大曆、貞元年間。幼年讀書峨眉山神水閣,勤學勵志,精研《禮記》等著作。大曆中(766—779年)朝廷舉賢良,被錄取,任太常博士。每議論禮法,眾儒不能駁,聞名朝廷。曾受命主持貴州貢舉,考選人材。後官至刑部司門員外郎。仲子陵一生著述有《五服圖》10卷及不少詩,賦,如《洞庭獻新桔賦》、《清簟賦》、《珊瑚,樹賦》、《幽蘭賦》、《秦鏡》詩等。《幽蘭賦》是明志之作,賦中有“員正內積,芬華外揚,和氣所資,精明自得”句,借寫蘭草,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氣質。《秦鏡》詩更是一首明志勵人的佳作。

仲子陵是當時巴蜀少有的儒學家兼文學家, 在學術及文學方面都有比較突出的成就。特別是對賦的創作, 在中唐的賦家中其創作數量可觀, 對中晚唐律賦創作亦具有重要影響。他的賦作語言平易, 啟晚唐律賦散化傾向的先聲, 而且律賦創作題材在前代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仲子陵也是有唐一代著名的禮學家。他曾以一個地方官身份入朝與“京官”同議“禘祫(dìxiá)”大禮。其禮學成就,為時人所共贊。仲子陵精修二戴禮,對後來學界所謂“蜀學”的興盛所起作用也不可小視。

生平年表

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生於峨眉

玄宗天寶年間至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43-778):學藝於峨眉山下,埋頭著述。

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舉進士甲科。

大曆十三年至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78-790):歷調補秘書省校書郎、常侍郎等職;其間作《通難》,建中二年議“禘祫”。

貞元六年至貞元八年(公元790-792):任同官縣尉,其間議“禘祫”。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上《五服圖》十卷。

貞元九年至貞元十年:(公元793-794年):任醴泉縣尉。

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舉賢良方正,不久擢太常博士。

貞元十二年至貞元十四年(公元796-798年):調任主客員外郎。

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末:充黔中選補使。

貞元十四年至貞元十七年(公元798-801年):任博士祠部郎。

貞元十七年至貞元十八年(公元801-802年):任司門員外郎。

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卒,年五十九。

代表詩作

秦鏡

[唐]仲子陵

萬古秦時鏡,從來抱至精。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爛爛金光發,澄澄物象生。雲天皆洞鑒,表里盡虛明。

但見人窺膽,全勝回響聲。妍媸定可識,何處更逃情。

《秦鏡》意在激勵人要一塵不染,表里一致,光明磊落,肝膽照人。最後一句的意思是用鏡一照,美耶!醜耶!立刻顯現,誰也逃不了自己的真容展露。仲子陵這種重視心理健康的美德,尤為世人稱道。仲子陵為人耿直,為官清廉,一生好學,不治家財,與世長辭之日,惟書籍滿室,白酒數斛而已。清寒之狀,世所少見!

身無長物

唐時,峨眉山下出了一位在朝廷任職的大官叫仲子陵。他開始在大曆中朝廷舉賢良的時候,就被任命為太常博士,後來官至郡部司門員外郎。據說,每當他在朝廷議論朝政時,滔滔不絕,沒有人能駁倒他,於是他深得皇帝的賞識。

仲子陵不願久居京城,年老之後,他決意辭官回故鄉。他榮歸故里的訊息傳到了峨眉縣,百姓都以為這位皇帝身邊的要員一定是高車駟馬,裝不完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誰知仲子陵回來時,輕裝簡從,除日用之物外,只帶回幾盆蘭草。年紀大一點的人都還記得,這些蘭草還是當年從峨眉山上採去的!家鄉人都知道,仲子陵出身寒微,家境清貧,十八歲那年,他獨自來到峨眉山神水閣,刻苦攻讀。這時,他就愛上了峨眉山中的幽蘭,後來下山時,還隨身帶回幾盆蘭草。在他被朝廷選為賢良之後,又隨身將蘭草帶進京都。

他平生愛蘭,喜愛幽蘭高潔的品格,還寫過一篇著名的《幽蘭賦》以明志,賦中寫道: “蘭為國香,生彼幽荒,貞正內積,芳華外揚。”到京城當了那么多年官,如今歸來,除換洗衣物之外,還是當年那幾盆蘭草。他的人品操行就不言自明了。

後來才知道,仲子陵辭官歸隱時,拒絕了皇帝的封賞。因此他回家後,同家人一道躬耕自食,清貧簡樸。仲子陵在峨眉故鄉去世了。他死後,許多人這樣想,他生前也許是財不露白,如今死了,就再也包不住了。

人們到他家一看,都驚得瞠目結舌,原來仲子陵留下的遺產是:書籍滿屋,白酒數斛,還有幽蘭幾盆,如此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