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八方》

《威震八方》

《威震八方》由凱文·布瑞導演,巨石強森出演,故事與西部有關,與黑幫有關,與英雄有關。根據美國一位真實的民間英雄布福德警長以暴易暴,捍衛家園的故事改編。

基本信息

影片段預告絮

其他新聞
片中的費格森小鎮是在離溫哥華1小時車程的山城Squamish取景,而沃恩的住所則在溫哥華南部的索里市郊區拍攝。
在影片開頭,克里斯·沃恩曾詢問前任治安官的遭遇,得到的答案是他神秘的駛出荒蕪的公路,撞樹而死,這正是沃恩原型布福德·普瑟的死因。
巨石的替身里德曾因在本片中的出色表現獲世界特技獎提名。
片中有段巨石打碎傑伊·漢密爾頓的保時捷尾燈的鏡頭,但這當初並非導演的本意,因為這輛跑車是劇組借來的。當巨石剛剛用木棒敲碎尾燈時,才突然想起車是借的。拍攝完成後,巨石問導演:“凱文,我們是不是剛把這輛價值10萬美元的保時捷買下了?”布瑞不滿的答道:“是的,謝謝,巨石。”正如布瑞所說,劇組最後只好將車買下。
穿幫鏡頭
·在醫院和法庭上,可以發現沃恩身上從胃部和胸部一直延伸到右肩的巨大傷疤,而在後來沃恩和德妮在警局中親熱脫掉襯衣時,傷疤卻不見了。

影片評價

One man will stand up for what's right.
雖然影片不切實際並殘忍得讓人不快,但凱文·布瑞的這部電影無疑很適合巨石的大塊頭形象。
——BBC
巨石的表演在幽默和強壯間找到了平衡。
——《好萊塢報導》
巨石扮演的角色與動作片的主人公有所不同,動機中憤怒和復仇的比重少於正義和自律,這未嘗不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紐約時報》

幕後團隊

在影片籌拍的多年前,執行製片基思·山普斯(Keith Samples)和製片人吉姆·伯克(Jim Burke)就已經買下了故事的改編權。他們崇敬1973年的《誓不兩立》和片中的英雄人物布福德·普瑟,相信被賦予相同主題的現代電影仍會吸引觀眾的眼球。
伯克說:“那部《誓不兩立》在70年代感染了太多觀眾,影片道出了一個人也能抵抗腐敗的宣言,讓人歡欣鼓舞,現在應該是重新講述這個故事的最佳時機。”
1973年的《誓不兩立》其實是以真實人物為原型,這位以“木棍對抗衝鋒鎗”的平民英雄真名叫布福德·普瑟(Buford H.Pusser),是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孤膽英雄。他曾連任三屆美國田納西州Mcnairy郡的治安警長,他疾惡如仇,一直致力於肅清黑幫勢力和警察內部與黑幫勾結的腐敗分子。在多數情況下,他的武器都是一根碩大的木棒。普瑟將許多罪犯繩之以法,自己也歷經磨難,數次險遭不測。最後在1974年,他死於一次意外,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遺憾。1973年,他的故事被改編拍攝成電影《誓不兩立》,由擅長反派角色的喬·唐·貝克(Joe Don Baker)飾演布福德·普瑟,情節則幾乎是他的自傳:一個退休職業拳手回到家鄉與罪惡勢力的抗爭故事。
在《誓不兩立》取得成功之後,又有兩部續集相繼問世,分別是1975年的《誓不兩立續集》(Walking Tall Part II)和1977年的《誓不兩立完結篇》(Walking Tall: The Final Chapter)。這兩部續集由伯·斯文森(Bo Svenson)飾演布福德·普瑟,後來他還在1981年的同名系列電視劇中繼續演繹了普瑟這個角色。
本片製片人保羅·施夫(Paul Schiff)說:“儘管本片的靈感源於原作,而且基於原有的故事情節,但我們不想拍攝一部照搬原樣的重拍片,我們希望在保持原有生猛看點的同時,再添加進當代元素。”創新的關鍵在於重新設計人物,巨石扮演的主人公被變成了虛構的克里斯·沃恩,身份也從職業拳手變成了退役的特種部隊軍官,地點則從田納西州轉移到了華盛頓州。不過,碩大的木棒是必須保留的,讓人想起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的一句話:“說話溫和並手持大棒。”
作為曾經最年輕的世界摔跤冠軍,巨石是《誓不兩立》和布福德·普瑟的超級冬粉,故事的主題總能引發他的共鳴,因為故事同自己的體壇之路存在著契合點。
和巨石一樣,本片導演凱文·布瑞(Kevin Bray)也是《誓不兩立》的影迷。生於底特律的布瑞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後來在音樂電視和商業電視領域多次獲獎。布瑞最初曾經希望將木棒變為鋁製的棒球棒,但其他人都建議保留標誌性的木棒,他回憶說:“他們都反對我的想法,雖然我的初衷是讓影片更有21世紀的特點,但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森林中長大的,木材同他有著不解之緣。”最終,原本的木棒多出了一截手柄。
另外,在本片故事中,原有的被靜寂月光籠罩的鄉村公路變成了木材加工廠和賭場,克里斯·沃恩雖然沒有妻兒,但卻有愛戴而支持他的家人和朋友,而他的對手也升級為涉身賭博、毒品和賣淫產業的傑伊·漢密爾頓。
新版電影中的特技應該是1973年原作所無法比擬的,雖然當今大多動作片都依賴於特效技術和吊線技術,但本片的主創人員希望呈現給觀眾實打實的視覺刺激,讓原作的生猛得到充分的發揮。
為了能讓巨石在打鬥場景中展現出在摔跤場上的兇猛威力,導演布瑞協同兩位特技協調人為巨石精心設計出每一個動作。製片人施夫說:“雖然當今技術讓動作片的場景得以革新,但一些人工和吊線技術讓動作違背了物理規律,從而讓真實性大打折扣。我們認為保證打鬥場面的激烈、殘酷和真實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們打算返樸歸真,像70年代的一些經典電影一樣。而且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一位同樣崇尚實際的導演,他也希望我們的打鬥能做到真實可信。”
曾為《蜘蛛俠》和《碟中諜2》設計動作、擔任本片特技協調人的傑夫·哈伯斯泰德(Jeff Habberstad)說:“我想觀眾當然更願意觀看真人版的動作戲,而我們沒用虛擬演員,也沒使用虛假的飛人技術,觀眾可以看得出來。”
作為在片中扮演魔頭傑伊·漢密爾頓的演員,尼爾·麥克唐納面臨著巨大的體能考驗,不過在訓練和拍攝中,麥克唐納的實力令人吃驚,哈伯斯泰德曾說:“尼爾太火爆了,他不但能承受住我們的拳打腳踢,還要求再來!”其實早在大學期間,麥克唐納就是錫拉丘茲大學棒球隊的明星投手,具有著相當驚人的運動潛能。在導演布瑞眼中,麥克唐納之所以能與巨石演對手戲,並不是出於他的身手,而是因為他的演技。“尼爾十分專注,有些表演真是很驚人,”布瑞說,“你會發現這些打戲中不能缺少他,他是啦啦隊隊長,他是教練,而且巨石也從他身上學到了一些東西。”麥克唐納回憶道:“從50英尺高墜下,用木材和斧頭交手,這太有趣了!巨石是個大塊頭,不過我也不賴,因為我一直在玩棒球和拳擊,和巨石這樣的壯漢合作還是頭一次。”
巨石為了應對打戲也是煞費苦心,和特技部門花費大量時間揣摩危險而複雜的打鬥動作,並且儘可能的親自完成。當動作過於危險時,他的表弟兼私人替身里德便會接替完成,里德同巨石都是薩摩亞人的後裔,年少時就參加過《未來水世界》的拍攝。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導演和製片人印象最深的並不是巨石的身手,而是他在法庭上為自己的清白辯護的場景。“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場景,”導演布瑞說,“巨石或許從未做過如此的演說,而且這種戲很容易顯得誇張,但巨石表演得很成功,當拍攝結束,周圍的人們紛紛鼓掌喝彩。”
巨石自己也承認,這段場景是塑造克里斯·沃恩這個角色的里程碑:“我希望以此檢驗自己的戲劇表現力。這是全片的轉折點,決定著影片的成敗。拍攝進展非常順利,凱文走過來說我的表演很棒,我會永遠記住那天。”
雖然危險暴烈的動作場景沒能讓巨石退縮,但與艾什莉·斯科特(Ashley Scott)的親熱戲卻讓巨石覺得有些力不從心,要知道從影以來,巨石只在《蠍子王》中與胡凱莉有過接吻鏡頭。巨石笑著回憶說:“其實,一次又一次的親吻艾什莉·斯科特不是件壞事,我必須端正自己的心態,在拍攝期間我們成了好朋友,在那段親熱場景拍攝之前,我們經常在一起,以增進對彼此的了解。”
片中費格森小鎮和黑野草莓賭場的設計和搭建工作是由導演布瑞和製作設計師布倫特·托馬斯(Brent Thomas)共同攜手負責的。托馬斯帶領手下團隊拜訪了包括華盛頓州在內的很多西北地區的賭場,並從世界各地的賭場建築中獲取靈感,集合多重元素於一身。
道具師為片中的沃恩設計了多款木棒,其中沃恩在卡車後箱找到了根木料,修整之後還配上了皮質手柄,除了全尺寸的木質版本之外,還有橡膠版在拍攝中使用,以避免在激烈動作中意外傷人。

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洗印廠
DeLuxe
攝製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Digital Intermediate (master format)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2356 m (Switzerland)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製作公司
Hyde Park Entertainment [美國]
Mandeville Films [美國]
發行公司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國]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國] ..... (2004) (USA)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2004) (USA) (video)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20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巴西] ..... (2005) (Brazil) (DVD)
20世紀福克斯義大利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Italia [義大利] ..... (2004) (Italy)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Netherlands [荷蘭] ..... (200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2005) (Argentina) (all media)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國] ..... (2004) (Germany) (theatrical)
Fox-Warner [瑞士] ..... (2004) (Switzerland) (theatrical)
Gativideo [阿根廷] ..... (2005) (Argentina) (VHS)
Gemini Film [俄羅斯] ..... (2004) (Russia) (theatrical)
Herald Film Company [日本] ..... (2005) (Japan) (theatrical)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 (2004) (Spain)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 (2004) (Germany) (video)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國] ..... (2004) (France)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Pixel Magic [美國] ..... (visual effects)
Title House Digital [美國] ..... (digital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Bolero Studios [美國] ..... music mixed at
Digital Kitchen [美國] ..... main titles designed by (as Digital Kitchen, LLC)
N.T. Audio Video Film Labs [美國] ..... optical sound negative
NT Audio Visual [美國] ..... optical sound negative (as NT Audio)
O'Henry Sound Studios [美國] ..... music recorded at
Post Logic Cinema Digital [美國] ..... digital intermediate
Rainmaker Digital Pictures [加拿大] ..... dailies
Tivoli Catering ..... catering
William F. White Limited [加拿大] ..... production equipment (as William F. White International Inc.)
Wilshire Stages [美國] ..... digital sound recording and re-recordin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