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這篇文章作於開元十五年(727),時李白初游安陸(今屬湖北省),與故相許圉(yǔ雨)師的孫女結婚,暫時定居下來,以安陸為中心四處漫遊時做到詩。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1]
李 白
……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來[2],爾其天為容,道為貌[3],不屈己,不乾人[4],巢由以來[5],一人而已。乃虬蟠龜息[6],遁乎此山[7]。仆嘗弄之以綠綺[8],臥之以碧雲,嗽之以瓊液[9],餌之以金砂[10]。既而童顏益春,真氣愈茂,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11]。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渺茫。
俄而李公仰天長吁[12],謂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13],安能飡君紫霞[14],蔭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虬龍?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耳[15],此則未可也。"
乃相與卷其丹書[16],匣其瑤瑟[17],申管晏之談[18],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19],使寰區大定[20],海縣清一[21],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22],不足為難矣。即仆林下之所隱容[23],豈不大哉!必能資其聰明[24],輔以正氣[25],借之以物色[26],發之以文章[27],雖煙花中貧[28],沒齒無恨[29]。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獸[30],以驅之四荒,磔裂原野[25],使影跡絕滅,不乾戶庭[26]。亦遣清風掃門,明月侍坐[31]。此乃養賢之心,實亦勤矣。
中華書局1977年排印本《李太白全集》
【注釋】
[1]這篇文章作於開元十五年(727),時李白初游安陸(今屬湖北省),與故相許圉(yǔ 雨)師的孫女結婚,暫時定居下來,以安陸為中心四處漫遊。這篇文章將壽山人格化,以遊戲的口吻,代壽山答孟少府之指責,寫壽山雖無名而奇偉秀麗,是隱喻自己懷才不遇;同時文中也提到自己,並申述了自己高遠的理想。整篇文章帶有自序的性質。壽山:在安陸縣西北,相傳山下民有壽百歲者,故稱壽山。移文:猶言檄(xí 席)文,曉諭或申討的文書。李白於這篇文章中複述孟少府移文的內容說:"昨于山人李白處見吾子(孟少府)移文,責仆以多奇,鄙仆以特秀,而盛談三山五嶽之美,謂仆小山無名,無德而稱焉。"
[2]逸人:超然於流俗之外的人。峨眉:峨眉山。李白的青少年時代居於綿州昌隆,距峨眉山不遠。開元十二年,他游峨眉山,東出夔門,游洞庭、登廬山、至金陵、揚州,往游越中,然後西遊雲夢,經襄陽,作客汝海,然後才在安陸定居下來。
[3]爾:發語詞,無具體含義。天、道:自然。此二句語出《莊子·德充符》:"道與之貌,天與之形。"
[4]乾:求,請。
[5]巢由:巢父、許由,唐堯時代的隱士。相傳堯以天下讓巢父,不受,又讓許由,亦不受。也有人認為巢父就是許由。詩文用典一般並稱"巢由"或"巢許"。
[6]虬蟠龜息:像虬龍一樣盤曲潛伏,像龜一樣呼吸。一方面表明李白好神仙之道術,另一方面比喻他高逸脫俗的人格。
[7]遁:隱居。
[8]綠綺:琴名。據《廣博物志》載:"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梁王悅之,賜之以綠綺之琴。"
[9]嗽:通"漱"。瓊液:玉液,道家認為飲之可以長生。
[10]餌:吃,與上文的"弄"、"臥"、"嗽"都是使動用法。金砂:仙藥。
[11]以上二句化用阮籍詩句"彎弓掛扶桑,長劍倚天外",表達其飛升仙遊的願望。
[12]李公:李白。因代壽山作答,故稱"李公"。吁(xū 虛)嘆息。
[13]《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4]飡:同"餐"。
[15]方丈、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16]丹書:道書。李白誠信道教,據同時人記載,他出行總是"仙藥滿囊,道書盈篋"。[17]瑤瑟:樂器名稱,此處比喻超然出世之心。
[18]管晏之談:管子、晏嬰所談論的道理,指稱霸天下之術。
[19]輔弼:指宰相之類的顧命大臣。《尚書大傳》:"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20]寰區:天下。
[21]縣:帝王所居之州界。
[22]陶朱:春秋時期,范蠡佐越王勾踐滅吳之後,知越王不可與共富貴,乃乘扁舟泛遊於五湖,不知所終,至陶,稱朱公,以經商致富。留侯:漢高祖謀臣張良,漢統一天下後封於留,為萬戶侯,心愿已足,欲從赤松子游,辟穀學仙。[22]滄州:水中小洲,此指隱者所居之處。
[23]隱容:隱藏、容納。
[24]資:供給,這裡指培養。
[25]輔:佐助,輔助。
[26]物色:景色。
[27]文章:文采。
[28]煙花中貧:意謂壽山靈氣因滋養像李白一樣的賢士而受到損傷。煙花:泛指春景。
[29]沒齒無恨:意謂毫不後悔。沒齒:終身。
[30]其: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魅(mèi):鬼怪。虺(huǐ):毒蛇。屈原《天問》:"雄虺九首"。
[31]磔(zhé)裂:分裂肢體。
[26]乾:干擾、侵犯。
【提示】
李白此文表面看來是代山立言,實際則是借壽山口吻表白和宣揚自我。由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逸人李白"的形象:他親近自然,喜歡神仙道教,同時又有著極為強烈的入世激情,對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希望乾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然後功成身退,飄然歸隱。這種李白式的人生設計,充滿理想主義的色彩,雖然在唐代已不可能實現,卻永遠閃耀著青春的光芒,令千百年之後的讀者為之動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