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姓來源
史上莫氏的最早記錄,大概要算上古時期的顓頊大帝。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陽,建都帝丘。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歲,號為高陽氏,死後葬於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中,故濮陽又有“顓頊遺都”之稱。顓頊(約公元前2400年時人)在後來的河北莫州地區建造莫陽城,其後代世居此地者,以地名為姓,始稱“莫氏”。古代河北莫州及莫縣的稱謂也由此而來,至今該地區還有紀念藥王的“莫州大廟”建築。
莫姓來源複雜,除“顓頊的莫陽城後代說”外,一說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莫傲後代。莫傲為楚國公族,楚國公族也源於黃帝族,可見得姓原因雖不同,來源其實一致;二說莫姓是虞幕之莫,莫姓是幕簡化而成,三說莫姓是古莫國之莫,還有說是伐北之莫,姬姓之莫,慕改為莫等,莫衷一是,五花八門。玄宗晚年,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朝便慢慢走向衰落。安史之亂對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之經濟生活影響很大。莫氏族人的祖居地河北莫州在此期間也發生了幾次大的戰爭,人民生靈塗炭。稍後,莫藏用在垂暮之年擔任唐朝的比部員外郎,蒙恩代天子宣慰嶺南,從而也將莫氏由北方帶入嶺南地區。莫氏一支由今天的河北省遷到江西省貴溪縣,再徙福建莆田?此後,從莆田一分支進入瓊州。
莫氏家族入瓊發源定安
仙屯村名人 莫宣寶
莫宣寶,明初東廂(今定安縣仙屯村)人,莫真成之子。有將才,元末文昌縣流寇攻打南建州。今天,我們最想知道未來,但被提及最多的,卻是遙遠的過去。早在600多年前的南建州時期,南牛嶺就已經出現屯兵備戰的痕跡。這段歷史與元文宗圖帖睦爾糾纏不清。身為親王時,圖帖睦爾曾貶居瓊州,期間定安南雷峒主王官曾“事之以禮”。圖帖睦爾是個念舊之人,登基後升定安為南建州(1329-1369),封王官世襲知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官的兒子王廷金不服明朝管轄,屯兵於南牛嶺之巔。
文昌匪徒陳觀馬欲洗劫南建州,亡元州官逃循,定安百姓大禍臨頭。宣寶時當27歲,乃率民兵抗擊流寇,城池得安。後,宣寶偕瓊州降將、元都副元帥陳乾富等朝見南京明庭,朝廷欲以乾富、宣寶為州官,不受。洪武二年,復南建州為定安縣,吳至善為知縣。
亡元知州王廷金串通萬州峒主王賢保、儋州黎酋劉均勝,集結黎兵固守南牛嶺抗明。宣寶奉廣西衛指揮使司海南分司、兵部侍郎孫安之命,率兵進剿母瑞山,圍攻南牛嶺。不足三年,王、劉之亂為莫宣寶、萬寧峒主王麗珠所滅。宣寶戰功顯著,獲得銀碗嘉獎。分司欲授官職,不受。後助明軍開闢五指山道路,不幸為流箭所中而死。
南牛嶺是定安、瓊海分界嶺,高513米,是全縣最高點。清光緒《定安縣誌》記載,“嶺上平坦二十里,相傳明初王廷金屯寨於此。今宮室、馬柱、牆址尚存。有魚塘、水井,又有茶園,多橙、柑、橘諸果。”可見,彼時的南牛嶺物產豐饒,實為屯兵的絕佳去處。
資料參考:
根據定安文物志,元世祖三十一年(1294年),割瓊山縣南境及五指山黎峒一帶(今瓊中、屯昌大部分地區)首置定安,縣治在古之南資都(今龍門區官衙村一帶),所管轄的地方:東連會同(今瓊海市)、文昌,西邊聯接澄邁,南跨黎峒(今保亭、白沙縣)。根據《正德瓊台志》、《定安縣誌》記載:元朝至治元年(1321年),圖貼睦爾因為宮廷內爭,被英宗放逐瓊州。他居瓊州時曾經到定安的南雷峒(今中瑞、嶺口、翰林一帶)活動,當時的南雷峒首領王官待他很好。天曆元年(1328年)圖貼睦爾登帝,封號為元文宗,便在次年(1329年),將定安縣升為南建州,封王官為世襲知州。到了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官後人不服明朝管束,舉兵叛亂。明王朝派莫宣寶(定安仙屯人)帶兵平亂後,廢南建州復改為定安縣,縣治在今定城。
仙屯村美食
仙屯鴨飯
海南俗話稱“文昌無黎、定安無海”,定安無海意味著不是非常富饒,但定安黑豬在海府地區的食客眼中絕非一般豬肉可比,每當華燈初上時,“定安骨湯第一家”的招牌隨處可見。
在東線高速公路定安出口,往定城的反方向行駛約二公里處,我們到了“仙屯村”路口,往裡走約百米處的左邊,昏暗的竹篷下只有那“仙屯鴨飯店”的燈箱顯得格外亮,臨時搭建的竹篷普普通通,一點也不張揚,十幾張圓桌已座無虛席,每一桌的中間都有一隻火鍋,這家店只賣白切谷鴨,鴨湯做鍋底,生上鴨雜、鴨血,配以冬瓜、芋梗、剌竹筍(白酸筍),僅此而已。
服務員招呼我們坐下,泡上海南鷓鴣茶。職業性的好奇心“逼”著我鑽進了低矮的廚房,一個泥磚壘制的農家灶上的大鐵鍋里翻滾著三隻鴨子,只見一個臉龐被曬得黝黑的師傅在不停地翻弄著鍋里的鴨子,後來才知道他是店老闆,只見他時而提起其中一隻,換完膛內的水後,還用鋼針往鴨腿、胸脯處不停地扎,他說如果是沒有血水溢出話活便是熟了。不一會,我們的桌子上也端來了熱騰騰的鴨肉。
海南鄉間吃禽類都比較講究溫度,熱騰騰的鴨肉斬件上來時,幾乎看不見毛孔,入口時香滑汁鮮,毫無肥膩之感,且全沒平常吃鴨肉時的腥味。在這要說說該店的幾種佐料,“米糟醬”是用新米蒸熟後加上好的酒餅發酵而成的,一般隔夜可用,根據個人口味,滴上幾滴當地土榨花生油味道更佳;“什錦鴨醬”是老闆買來的什錦醬,加入搗碎的熟花生、芝麻、香菜、花生油配製而成;我個人更喜歡用正牌海天生抽,滴上幾滴當地土法榨制的芝麻香油,味道可就不一般了,嘗過的人都讚不絕口。酒過三巡之後,不得不說說這鴨飯,只見廚師用環保塑膠袋套在碗裡,用當地花生油、鴨湯、蒜香末煮熟的米飯,動作熟練地紮成飯糰,當場吃與打包都極為方便。這時,我想起海南人常吃的一種叫“笠”的食物,就是用撈葉編成各種形狀圖案的袋子,灌入米後,放在鍋里煮熟後草香味很是誘人,小時候曾吃過,記憶猶新,店裡要引進的話,就更吸引人了。
回海口路上,我們都在回味著那鹹香適口的鴨肉,還有鴨飯,仿佛滋味全部停留在舌頭上,叫人難捨難離。心想著下次再約上幾個朋友,再來此小聚一下。
仙屯村,我的美麗家鄉!
相關詞條
-
雲山屯村
雲山屯村位於西秀區七眼橋鎮,始建於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雲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歷史建築,是明代軍屯、商屯遺存的實物見證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
詳細介紹 歷史故事 地方民居 地方風俗 文化古街 -
馬屯村
馬屯村位於平谷區東北部,鎮域北部。西南距平谷城區15公里,南距鎮政府駐地2公里,村西有路與胡(莊)黃(松峪)公路相接,交通方便。 馬屯村域面積1.51平...
1、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馬屯村 2、山東省鄆城縣武安鎮馬屯村 -
屯瓦村
屯瓦村位於樓板寨鄉正北,屯瓦村東鄰大牛店鎮西營村,西鄰寧武縣,距鄉政府5公里。是山西省原平市樓板寨鄉第一大村,也是該鄉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第一批社會主義...
介紹 歷史及自然 明清盛況 屯瓦人才 解放後屯瓦 -
安順屯堡文化
安順屯堡文化系明代從江南隨軍或經商到滇、黔的軍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遺存。隨著歲月的變遷,安順一帶的屯堡人仍奇蹟般地保存著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習俗...
簡介 屯堡文化 屯堡民居 屯堡地戲 屯堡服飾 -
牛家屯村
牛家屯村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葛仙莊鎮政府駐地西南2.5公里處。有280戶,1160人;耕地2206畝。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葛仙莊鎮下轄村 山東省兗州市大安鎮下轄村 -
牛牧屯村
牛牧屯村是位於中國北京市境內的一個行政村落,北京810路公交可到達該村。
-
裕州屯村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東明縣》記載:“漆園城,址在縣東十里裕州屯南,即莊叟為吏之故地也,原有逍遙園。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東明縣誌》記...
-
石上村
石上村位於春城街道辦事處西南部,離春城市區10公里,有19條自然村,總面積約8797.77畝。2007年有980戶,總人口3680人。有耕地面積3400...
-
柳家屯村
柳家屯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南市寶山鎮,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7.3公里處,東西長2.8公里,南北3.2公里,面積8.9平方公里,2004年村民人均收入達4180元。
地理位置 名稱溯源 人口耕地 經濟概況 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