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州屯村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東明縣》記載:“漆園城,址在縣東十里裕州屯南,即莊叟為吏之故地也,原有逍遙園。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東明縣誌》記載:“莊子觀在縣東十里裕州屯南,久廢。 戰國時期,莊子在漆園為吏時,深受鄉人敬重。

裕州屯位於東明縣城東5公里,菏東公路北側,距新石鐵路3公里,陸圈鎮2公里。現有耕地178公頃,人口2028人。
該村歷史悠久,始建於戰國初期。因古縣境內有漆水(也稱漆河)而史稱“漆園”,是戰國中期莊子為吏處。至明初,這裡居住的村民主要有於、周兩大姓,他們就將“漆園”改稱為“於周屯”,後為圖村名吉利,就把“於”字改成了“裕”字,遂演化成為現在的“裕州屯”。
裕州屯村文化燦爛。村內有莊子觀、莊子為吏處、漆園遺址、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所刻紀念莊子在此為吏的“登雲橋”石刻,鹹豐元年(1851年)所刻的重修莊子觀感德碑等。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東明縣》記載:“漆園城,址在縣東十里裕州屯南,即莊叟為吏之故地也,原有逍遙園。”舊時為東明十二景之一。後人為紀念莊子曾在此為吏,修建了莊子觀,史稱南觀;東明縣城東北10公里莊寨村的莊子觀,係為莊子隱退、著述、終老、墓葬及後裔居住之地而修建,因其方位在裕州屯北,故稱北觀,兩觀相距不足10公里。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東明縣誌》記載:“莊子觀在縣東十里裕州屯南,久廢。清知縣楊日升查出有地三十六畝,歸北觀供祭。康熙五十年生員岳克昌募眾重建,春秋致祭。清知縣王積隆命原地仍歸本觀,以供香火,北觀祭典官辦。”這裡提及的知縣楊日升,民間還流傳有一段莊周點化過他的傳說。
清康熙初年,江西建昌府新城(今永修縣)人楊日升進京應試,睹題後,一時心緒不定,思路不暢,急得滿頭大汗,恍惚間一位銀須老人飄然而至,俯身向他略一指點,楊日升茅塞豁然頓開,忙問老者何方人氏?答曰:吾乃東明城東北18里莊固堆人也,說完飄然而逝。隨後,楊日升妙筆生花,文章一氣呵成,中了進士。不久,楊日升受任東明縣令。履任後,一日中午小憩,小童獻茶剛退,聽到有人吩咐:“將買來的那包茶葉裝起來!”一個“裝”字,使正迷迷糊糊的楊日升忽然想起“莊公”。便命人備轎,去城東北尋找莊固堆。人役行走到城東裕州屯村附近,果見一土固堆,且有“逍遙園”遺址碑石,遂命重修“逍遙園”,重建莊子觀。建成後,廣闊36畝,“瓦礫有輝煌之色,草木生敷貴之容”。
1981年,在莊子為吏處的漆園遺址,發掘出土了清乾隆年間的“登雲橋石刻”,其“登雲橋石拱”則系明代重建南華觀時的遺物。有關“登雲橋”的傳說,流傳則更為久遠。
戰國時期,莊子在漆園為吏時,深受鄉人敬重。他仙逝後,當地民眾為緬懷他,便在漆水上修建一座“橋”,取名“登雲橋”,意思是祝願莊子一路走好,直通天道。清代,南莊子觀經兩次重建,並命原莊子觀36畝地仍歸本觀,以供香火。鹹豐六年(1856年),東明縣知事鄒培經,在捐廉重修莊子觀時,還為康熙年間建觀的知縣王積隆建立了王公祠
1995年11月,漆園遺址發掘出鹹豐元年(1851年)“萬民感恩欽加五品銜知東明縣事鄒公士民戴德碑”,碑文有:“前有仙吏,後有王公,誰堪比美,福山之風”;碑背有“批准照舊章蠲免三地方(指王官屯、趙官營、裕州屯)差徭以修莊子觀而垂永久”等字樣。表明歷史上重修莊子觀建築,重振莊子觀香火的舉動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