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形成

人的形成

《人的形成》匯集了羅傑斯21篇論文,其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闡述的是羅傑斯心理研究方法的形成與套用。

基本信息

簡介

<人的形成>收錄了作者1951年至1961年發表的21篇重要演講稿、論文。全書共七部分,21章。第一部分是“介紹自己”,作者用1章篇幅介紹了自己的職業思想和個人哲學思想的發展。第二部分是“我怎樣幫助人?”包括2、3、4章。其中,第2章論述了“有助人成長的幾種假說”,從中概括出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第3章論述了良好人際關係的一些特徵,並特別指出心理治療關係不過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個特殊範例,它服從於同樣一些制約人際關係的準則;第4章論述了心理治療中患者和治療者的基本情況。第三部分中,作者以心理治療中患者成長與變化的事實為依據,論述了“人的形成過程”,包括5、6、7章。其中,第5章闡述了患者在心理治療中表現出的一些明顯趨勢;第6章闡述了人的形成的含義;第7章介紹了心理治療的過程概念。第四部分包括8、9兩章,作者介紹了自己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形中形成的“人的哲學”思想,即個體目標和美好生活兩方面的觀點。第五部分是“查明事實:研究在心理治療中的位置”,包括10、1l、12章。在這一部分中,作者表明他在致力於把臨床經驗與事實相對照的過程中,產生了哲學困惑,以致不知臨床經驗與客觀事實何者更為正確。其中第10章以“人還是科學”為題,第11章是“心理治療中的人格變化”,第12章是“患者中心療法的研究發展”。第六部分是“生活的含義”,這是本書中占有章數最多的一部分,包括13、14、15、16、17、18、19章。分別介紹了人們的教學與學習思想、治療與教育中的意義學習、學生中心教學、家庭生活中患者中心療法的含義,戰勝人際交往和團體交往中的失利、一條人際關係普遍規律的初步建立、創造力理論。第七部分是“行為科學與人”,包括第20、21章,分別論述了行為科學的日益發展,人在行為科學領域中的地位。書後有附錄、索引。

作者簡介

羅傑斯(C·R·Rogers,1902—1987),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博士、教授、美國套用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美國臨床與變態心理學會主席(1949—1950年)、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46-1947年)等。

1928年羅傑斯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受聘在紐約羅契斯特“禁止虐待兒童協會”的“兒童社會問題研究部”工作。1930年任該室主任。1931年羅傑斯完成了關於兒童人格適應的測量問題的博士論文而獲哲學博士學位。1938年在他的協助下,建立了羅契斯特兒童指導中心,他任該中心主任。1940年,羅傑斯受聘為俄亥俄州立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教授,而從臨床部門轉到了學術部門。1945年,他擔任了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和心理諮詢主任。1956年得到美國心理學會授予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57年,他任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教授和精神病學教授。1962—1963年,他任斯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後來又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拉喬羅(CaJalla)擔任了西部行為科學研究所1968年,羅傑斯和一些更傾向於人本主義的科研所成員離開了這個組織,在拉喬羅成立了個人研究中心,他的主要興趣在於發現一個能充分發展個人潛能的各種條件。羅傑斯主要從事關於兒童心理、心理治療、精神分裂症、社會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問題兒童的臨床治療>(1939年);<心理諮詢和治療:臨床實踐中的最新概念>(1942年);《患者中心治療:目前的實踐、含義和理論》(1951年);《心理治療關係及其影響:對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心理治療的研究》(合著,約1957年);《在患者中心框架中發展出來的治療、人格和人際關係》(1959年);《人的形成》(1961年);《學習的自由》(1969年);<羅傑斯論交朋友小組>(1970年);《擇偶、結婚及其選擇》(1972年);《八十年代的學習自由》(1983年)。

主要內容

(一)羅傑斯心理研究方法的形成

羅傑斯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以他的人格理論為出發點的,而他的人格理論又是在治療實踐中逐步完善起來的。按照羅傑斯的人格理論,一個人的自我概念極大的影響著他的行為。心理病態的人常有一種被歪曲的、消極的自我概念,若要他獲得心理健康,就必須改變這個概念,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幫助病人或患者創造一種有關他自己更好的概念。這樣,在治療過程中,羅傑斯反對用實驗分析的方法研究人格,強調患者主體經驗的價值,強調主觀知識和客觀知識的結合或自我觀察和他人觀察的結合。

在治療實踐中,羅傑斯的心理治療方法經歷了非指導性治療、患者中心治療、經驗治療、個人中心治療四個發展階段。非指導性治療強調患者有解決他們自己問題的能力,治療者只需提供一種使患者清楚了解他們問題實質的氣氛,並發現患者的內部參照系。患者中心療法強調治療是一種患者與治療者雙方深深捲入的一種共同的冒險。經驗治療強調把治療過程看作是治療者和患者間感情付諸於言語交流的一場鬥爭。個人中心治療強調完全的個人,而不把個人僅僅看成是一個患者。

(二)羅傑斯心理研究方法在教育上的套用

隨著羅傑斯心理治療方法由非指導性治療向個人中心治療階段發展,其套用的社會關係領域也不斷拓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就頗具代表性。

同“病人為中心”的治療理論一樣,“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也是基於對人類基本信任這一前題上的,羅傑斯相信人類的天生潛能是積極的,只要後天提供一定的有利條件,這些潛能就會自然地釋放出來,潛能也就因而得到實現。在心理治療的實踐中,羅傑斯發現了促進患者成長的三條件:真誠、無條件的積極關懷和移情的理解,並把它作為醫師進行心理治療的基本要求。在教育方面,羅傑斯也主張教師要以真誠、理解和無條件關懷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認為這樣能創造一種有利的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內在的思考能力和自覺的學習。羅傑斯主張將學生擺在學校教學的中心位置,學生有選擇學習計畫的自由並對此負責,學習方式以自由討論為主,給學生形成和表達他們自己看法和感受的機會。羅傑斯強調他只對顯著影響行為的學習感興趣,而顯著影響行為的學習只能是自我發現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是不能直接傳遞給學生的。因此,教師是一個非強制的知識來源,應該以教育促進者來代替教師這一術語,以此強調施行這一行為的人是創造一種有益於學習的氣氛的這一事實,教育促進者的責任是學生需要時提供有價值的評論或參考的讀物;使學生適應變革時代的要求。這樣的學習能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學到他們想知道的知識,發現並發展對於他們真正有益的方向,而不是強迫他們吸收大量他們並無興趣和無關的細節。羅傑斯抨擊教育中的專制和強迫傾向,抨擊只重智育、只重思考,不重視經驗的情感方面的教育措施,認為它使許多有潛力的學生產生了明顯的消極態度,扼殺了他們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評價

《人的形成》一書的主要優點是:①本書以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向讀者系統地介紹了羅傑斯的心理治療理論的形成和套用。②羅傑斯等人發明的Q——分類法技術,成為檢測心理治療效果的尺度,對推動心理治療的科學發展意義深遠。③羅傑斯發現的成長三條件給心理治療和教育改革等社會領域帶來重要啟示。④羅傑斯重視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個別化教學方式,向傳統的班級集體教學提出了挑戰,並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機器教學帶來的弊病。

羅傑斯理論的不足主要有:①羅傑斯雖然對人性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但他的人性論卻因忽視性、攻擊內驅力的重要性,而存在著明顯的宗教化和簡單化的弊病。②Q——分類法技術完全是建立在充分信任患者主觀體驗基礎上的,如何使之與客觀檢測手段密切配合,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在注重情感,興趣,主張學習自由的同時,卻又因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無視課程結構,而難發揮教育的優勢。正如我國學者方展畫在《羅傑斯“學生為中心”教學理論述評》中所言,“學生為中心”教學理論直接嫁接自羅傑斯的心理治療理論和實踐,忽視了學校教學過程固有的特殊性”。他把教學和治療進行簡單類比的形上學作法,成為“學生為中心”教學理論的致命點。這一理論深刻地映射了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民主”等價值觀。

羅傑斯強調人性本善的觀點,注重發展人類充分發揮潛力的條件,使他成為推動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人物。羅傑斯的教育思想已受到國際教育理論界的認可和重視,委內瑞拉、法國、日本、波蘭等國於七十年代相繼建立了實驗基地,他的“病人為中心”治療理論被看成當代人本主義教育學說的主要思想淵源,他所倡導的“非指導教學”模式列於當代四大教學模式流派之一—“個人模式”之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