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的要素
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人是管理活動的主體,也是管理活動的客體。在管理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有著人、財、物、信息等管理活動和管理聯繫,正是這些活動才使企業管理的主體與客體發生著緊密依存、相互聯繫的管理關係。管理關係是人的關係,首要的管理是對人的管理。
1、管理主體
作為管理主體,人必須要有管理能力,並擁有將管理知識、技能和能力付諸管理實踐的權威和權力。管理能力包括管理主體對企業問題的觀察、判斷、分析、決策的特質力。不同層面的管理主體對上述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此外,管理主體還必須具備從事管理活動的權威和權力。
2、管理環境 管理活動是在企業的物質環境與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環境兩者相複合的系統中進行,在這種系統中環境因素對人的心理、情緒、工作都直接產生影響,這些綜合起來就叫作管理的環境。
(1)環境的類型 根據劃分原則的不同,人本管理的環境則可以劃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直接環境與間接環境、靜態環境與動態環境等多種類型。無論怎樣劃分管理環境,基本上可以分為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兩類。前者包括一些客觀的自然因素,可以使企業人的能力得以發揮,也可能會限制其發揮作用,影響企業人從事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情緒、能力與動機;後者則包括社會環境因素等,它影響到企業人行為的有交往的個體與團體、以及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等社會系統因素。從環境因素對企業人行為影響的相關性分析,可以將與企業人行為變化較密切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作為直接環境;而將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與競爭力等因素,作為間接環境。靜態環境與動態環境的劃分依據環境因素自身的穩定性與變化程度而定,相對變化頻率較高的社會環境因素稱作動態環境,較為穩定的物質環境因素則可以稱為靜態環境。
(2)環境因素的作用 人對一定的工作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心理狀態,而心理狀態決定著工作的競技狀態,並會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前提。
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則需要:
①合理的照明,要根據工作的性質選擇最佳的照明度,在工作場所的照明要均勻,以防眩目;
②巧用顏色,不同的顏色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從心理學角度看,辦公室適用冷色,以給人寧靜的感覺,而工作場所不宜過於明亮,也不要把牆壁刷成白色;
③要消除噪音,噪音是我國城市的第二大公害,它會妨礙人們的學習、工作和休息,因此要儘量減少噪音的產生。此外,要利用背景音樂產生一定的心理作用,從而影響人的行為,但是在從事複雜的智力工作時則不能使用;
④風景化辦公室,即把一間間辦公室組成一個大廳,使公司各級職員都在一起辦公,使各種辦公家具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辦公室,價低易修,有利於交際和工作流轉,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缺點是干擾太大、太多。
⑤要注意溫度的影響,辦公室和工作場所的溫度要考慮人的承受能力,要利於人們舒適,否則就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企業內部公眾關係環境內部公眾關係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員工的情緒。
(3)公眾關係的影響與作用 人是企業的主體,企業內部有形形色色的人。要這些不同類型的人團結在一起,組織在一起,為企業的目標共同奮鬥,不重視是不行的。通常,公眾關係有如下影響:首先是對團結的影響,企業內部員工能否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和健康的企業氣氛是衡量一個企業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的首要條件,企業的一切工作及其成效的高低都在於人,事在人為,團結合作人才興旺,事業生機勃勃.蒸蒸日上,否則反之。其次,對工作效率的影響很大,工作成績跟人數並不成正比關係,每個人僅憑個人的才能是無法保證實業的成功,因此組織內部人際關係的協調跟工作成績的關係極為密切。
(4)改善企業內部的公共關係環境。 為了以最小的能耗獲取最大的工作效果,企業應著重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思想,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增加企業發展的動力。改善公共關係的具體途徑是:努力提高員工的共同目標與利益的主導意識,創造條件增強集體的“向心力”,協調領導與員工的關係,形成上下一致精神意志,積極引導員工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風氣,幫助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同時還要藉助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積極培養和弘揚先進的意識以增進全體員工的感情關係,從而圍繞著提高企業生產力來協調人際關係。
3、文化背景 現代企業文化,是指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企業精神、行為規範等等,但是價值觀是現代企業文化的核心。
(1)現代企業文化的構成 現代企業文化主要由四個層次所構成,即:①表層的物質文化,是現代企業文化的第一個層次,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所構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企業文化的最外層,集中表現了一個現代企業在社會上的外在形象。②淺層的行為文化,是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人際交往活動文化,這種文化特徵是企業精神、企業目標的動態反映。③中層的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主要是指現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等意識形態相適應的企業制度、規章、組織機構等。這種文化被稱為一種強制性文化。④深層的精神文化,是現代企業文化的核心層,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獨具本企業特徵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它具有企業的特點,往往是企業多年經營中逐步形成的。
(2)企業文化的功能 主要是對企業人起著整合、導向、凝聚、規範和激勵等作用。因此作為人本管理的文化背景,企業文化在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即:①導向功能。是指企業文化能夠對企業整體和企業每個成員的價值取向及行為取向起引導作用,使之符合企業所確定的目標。具體表現在對企業成員個體的思想行為與企業整體的價值取向及行為起引導作用。②約束功能。指企業文化對每個企業員工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範的作用。這不是硬約束而是一種軟約束,它產生於企業中瀰漫的企業文化氛圍、團隊精神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③凝聚功能。當一種價值觀被企業員工共同認可之後,它就會成為一種粘合劑,從各個方面把成員團結起來,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④激勵功能企業文化具有使企業成員從內心產生一種高昂情緒和發奮進取精神的效應。以人本管理為中心,對人的激勵不是一種外在的推動而是一種內在的引導,使每個企業員工從內心深處自覺地產生為企業拼搏的獻身精神。⑤輻射功能。企業文化一旦形成較為固定的模式,它不僅會在企業內部發揮作用,對本企業員工產生影響,而且還會通過各種渠道對社會產生影響。
4.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產生的關於客觀現實的主觀意念,反映了人們對世上萬物的根本看法,同人們的意願密切相連,是人類社會對某種特定的行為方式、對事物現狀及發展趨勢表明好惡的一種持久的信念,因此它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價值觀的形成,就會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作用,以左右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現代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在追求經營成功的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行為準則。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價值觀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變:第一階段是最大利潤價值觀,企業的所有經營決策和行為、全體員工的行為都必須以獲取最大利潤這一標準來評估;第二階段是經營利潤合理價值觀,即在合理利潤條件下企業的長遠發展和企業員工自身價值的實現;第三階段是企業與社會互利的價值觀,即在確定的利潤水平上把員工、企業、社會的利益統籌考慮,也就是把社會責任看作企業價值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企業價值觀形成的要素。企業價值觀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因此需要從多角度考察:①時代特徵,是企業價值觀形成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會觀念和時代風尚必然會深深地影響到企業的價值觀,使其帶有深深的時代烙印;②經濟性,作為一個經濟組織,企業的基本功能和生存基礎就是有效地利用資源,儘量生產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產品,這就要求企業價值觀中必須有一定的成本效益觀念;③社會責任感,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企業必須對社會發展承擔責任,這就要求企業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要認真負責,保證使絕大數社會成員滿意。
(2)價值觀對人的影響。價值觀對於企業人的影響有著多種多樣的具體表現,但是具體到企業人的個體身上則表現為具有不同類型的行為方式。例如個人主義行為、樂於助人的合作行為、試圖超越他人的競爭行為等等。
(3)價值觀的作用。價值觀的一致性、相容性,是企業人在管理活動中相互理解和協作的思想基礎,也是企業人實施管理、領受管理、實現企業目標的前提和保障條件,因此應著眼於企業人的價值觀傾向變化和行為方式的狀態和變化的相關性,努力營造適合於本企業發展目標的價值觀體系,使其充分發揮內化、整合、感召、凝聚、規範、激勵等作用。
二、人本管理的理論模式
人本管理理論模式的創立,涉及複雜的跨學科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變化中的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作出合乎客觀實際的分析判斷,從而確立適應時代變化和企業發展的人本管理學說。
1.確立人本管理理論模式的依據 在分析、綜合了各學派理論的同時,結合人本管理基本要素的不同層面,認為確立人本管理理論模式的基本依據是: (1)企業人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具有社會人的角色。人本管理應該始終堅持把企業人本身不斷的,全面發展和完善作為最高目標,為個人的發展和更好地完成其社會角色提供選擇的自由。 (2)企業人的心理、動機、能力和行為都是可以塑造、影響和改變的,社會和企業的環境、文化及價值觀的變化也同樣可以影響企業人的心理和行為方式。 (3)作為管理主體和客體的人之間具有相關性,其目標是可協調的.
2.人本管理的理論模式 人本管理的理論模式是:主客體目標協調——激勵——權變領導——管理即培訓——塑造環境——文化整合——生活質量法——完成社會角色體系。
(1)主客體目標協調。作為管理主客體的人具有其生物存在和社會、人際關係的相關性,無論管理主客體各自實現利益的目標是何等客觀和主觀,總存在著由於關係協調使雙方目標趨於一直的協調空間。只要企業人的目標趨於一致,即管理主客體目標協調,必然在確保各自利益不招致較大損害的前提下,開展非零和協作,使人本管理在實施管理和領受管理的雙方之間達成共識,於是就開始了人本管理。 (2)激勵。即企業人為實施管理、領受管理、完成人本管理目標,而制定的激發企業人工作動機、努力程度並保障管理實效的各項措施,這些措施基本上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大類,目的是企業員工發揮最大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等潛能。 (3)權變領導。即企業管理者以影響管理的各種因素為依據,抓住以人為本的前提,採取有利於自己的領導。實施這種領導方法是一種分析研究管理過程中各種矛盾和矛盾的各個方面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靈活有效管理的方法。 (4)管理即培訓。人本管理的過程,也就是培訓員工,教會他們完成企業人的職能和義務,傳授他們作為社會角色進行活動的專長、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管理培訓,使員工把完成自己擔當的企業人和社會角色任務,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從而盡其所能為實現個人和企業的目標而奮鬥。 (5)塑造環境。在企業和社會範圍內塑造有助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環境氛圍,以建立企業人的勞動績效與獲得相稱的生活資料、物質和精神獎勵相聯繫的有效機制,使個人感覺到自己的勞動為企業和社會所承認。 (6)文化整合。指企業文化對企業人的心理、需要和個人行為方式的形成和發展,起著引導、規範、激勵等制約和影響作用。人本管理正是要利用文化整合功能,培育和塑造企業人的文化特質,使其都受到有利於個人發展和企業目標實現的積極的文化薰陶。因此文化整合功能的確立與完善,對於有效實施人本管理是至關重要的。 (7)生活質量管理法。就是企業在確定目標時不再將利潤最大化作為唯一的選擇,而是在承認企業需要利潤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企業員工的利益要求並保障社會利益,從而將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一致起來。 (8)完成社會角色。是指企業人在在擔任企業角色的同時也要完成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這是由企業人工作的社會性質和社會需要所決定的。企業實施人本管理,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是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以調動企業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就是要幫助企業員工出色地掌握和完成自己的社會角色,以此促進企業、社會和個人發展目標的實現。
三、人本管理的基本內容
1.人的管理第一 企業管理,從管理對象上看,分為人、物及信息,於是企業管理就具有了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兩種特質。應該看到,企業不是物的堆積,而是人工的集合,是由以贏利為目的而構築的經濟性組織。企業的贏利性目的是通過對人的管理。進而支配物質資源的配置來達到的。基於這種考慮,企業管理就必然是也應該是人本管理,以及對人本管理的演繹和具體化。調動企業人在創造財富和贏利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是提高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層面上來描述人本管理本質和最終意義。
2.以激勵為主要方式 激勵是指管理者針對下屬東需要,採取外部誘因進行刺激,並使之內化為按照管理要求自覺行動的過程。 激勵是一個領導行為的過程,它主要是激發人的動機,使人產生一種內在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活動過程。未滿足的需要,才會引起動機,所以它是激勵的起點。激勵必須是領導者利用某種外部誘因,刺激人的未滿足的需要。這是因為,管理上需要的動機和行為並不是建立在自發基礎上的.需要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需求,同時更需要誘發人的“潛在的需要”,一旦潛在的需要變成現實的需要,就會引起動機。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質的,因此外部誘因也應有物質的和精神的,我們應該用不同的誘因刺激人們相應的需要。所以說,激勵的實現,必須使外部誘因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激勵的目的是激發起人們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標要求行事。
3.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人們在一定的社會中生產、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結成一定的關係,不可能獨立於社會之外。不同的人際關係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 (1)人際關係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人際關係,會影響到組織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個體行為。 (2)企業管理和諧目標的三個層次的涵義。實行人本管理,就是為了建立沒有矛盾和衝突的人際和諧,達成企業成員之間的目標一致性,以實現企業成員之間的目標相容性,以形成目標期望的相容從而建立和維持和諧關係。
4.積極開發人力資源 要理解人力資源開發的涵義,應關注到:人力資源開發是組織和個人發展的過程,其重點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開發人的潛能,所以說,人力資源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貫穿人力資源發展過程的始終,預測規劃、教育培訓、配置使用、考核評價、激勵和維護,都是人力資源開發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占有資金;二是擁有掌握專業技能從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員。兩者之間,人的因素更為重要。人力資源的核心問題,是開發人的智力。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所以說,制訂和實施人才戰略,是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的客觀要求,是現代企業人才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科學知識和教育的客觀要求和發展趨勢。
5.培育和發揮團隊精神 能否培育團隊精神,把企業建成一個戰鬥力很強的集體,受許多因素的影響,需要有系統配套的措施。 (1)明確合理的經營目標。要在目標的認同上凝聚在一起,形成堅強的團隊,以激勵人們團結奮進。因此,我們要有導向明確、科學合理的目標,把經營目標、戰略、經營觀念,融入每個員工頭腦中,成為員工的共識。為此,我們必須把目標進行分解,使每一部門、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承擔的責任和應做出的貢獻,把每一部門、每一個人的工作與企業總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 (2)增強領導者自身的影響力。領導是組織的核心,一個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領導者,自然會把全體員工緊緊團結在自己的周圍。領導者的威望取決於他的人格、品德和思想修養,取決於他的知識、經驗、膽略、才幹和能力,取決於他是否嚴於律己、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全身心地投入事業中去,更取決於他能否公平、公正待人,與員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等等。 (3)建立系統科學的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為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是生產經營活動協調、有序、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 (4)良好的溝通和協調。溝通主要是通過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達到認識上的一致,協調是取得行動的一致,兩者都是形成集體的必要條件。 (5)強化激勵,形成利益共同體,即通過簡歷有效的物質激勵體系,形成一種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企業命運共同體。 (6)引導全體員工參與管理。這樣企業能夠做到吸引每一個員工都能夠直接參與各種管理活動,使全體員工不僅貢獻勞動,而且還貢獻智慧,直接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四、人本管理運作的系統工程
人本管理工程是一個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包括一系列子系統,而每個子系統都有獨自的功能和目標,在子系統獨自運行的基礎上,各子系統互相協調、互相配合,才能形成人本管理大系統的整體功能,以達到人本管理的預期目標。
1.人本管理系統工程 人本管理系統工程主要包括行為規範工程、領導者自律工程、利益驅動工程、精神風貌工程、員工培育工程、企業形象工程、企業凝聚力工程、企業創新工程等。這幾個子系統工程,必須互相協調、互相配合,以推進和增強人本管理系統的總效能。
2.人本管理的機制 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關鍵在於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環境,使員工處於自動運轉的主動狀態,激勵員工奮發向上、勵精圖治的精神。 (1)動力機制。主要包括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即利益激勵機制和精神激勵機制,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整體。 (2)壓力機制。包括競爭的壓力和目標責任壓力。競爭使人面臨挑戰、有危機感,從而使人產生一種拼搏向上的力量,而目標責任制在於使人們有明確的奮鬥方向和承擔的責任,迫使人們努力去履行自己的職責。 (3)約束機制。有制度規範和倫理道德規範兩種規範組成。前者是企業的法規,是一種有形的強制約束,而後者主要是自我約束和社會輿論約束,則是一種無形的約束。當人們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提高時,約束則將轉化為自覺的行為。 (4)保證機制。主要指法律的保護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保證。前者主要是保證人的基本權力、利益、名譽、人格等不受侵害,而後者則是保證人的基本生活。此外的企業福利制度,則是作為一種激勵和增強企業凝聚力的手段。 (5)選擇機制。主要是指企業和企業員工的雙向選擇的權力,創造一種良好的競爭機制,有利於人才的脫穎而出和最佳化組合,以建立企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群體。 (6)環境影響機制。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要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通常,環境因素有兩個方面組成,一是和諧、友善、融洽的人際關係,另一個則是令人舒心愉快的工作條件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