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發展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叢書名: 中國註冊人力資源測評師認證教材
平裝: 3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2342716, 9787802342712
條形碼: 9787802342712
尺寸: 23.6 x 16.8 x 1.8 cm
重量: 481 g
作者簡介
宋榮,北京彥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國管理資訊網董事長;中國人力資源研究會理事;中國註冊人力資源測評師考試認證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曾受訓於世界最大的測評機構英國sHL公司;擁有近30年的軍隊、政府和企事業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經驗。
谷向東,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測量碩士、人力資源管理博士,中國國家信息庫百名優秀人力資源專家之一;曾受訓於世界最大人才測評機構英國sHL公司,在美國加州Berkeley大學接受人力資源管理訓練;現任彥隆諮詢副總經理,有極豐富的測評與諮詢實踐經驗。
宇長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學碩士、勞動經濟學博士,專攻領域為人才測評和人力資源管理。現任彥隆諮詢副總經理,中國註冊人力資源測評師考試認證中心副主任。具有多年人才測評和人力資源諮詢經驗。
內容簡介
《人才測評技術》不僅介紹了人才測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還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心理測驗、面試、履歷分析、無領導小組討論、公文筐、角色扮演、360度反饋技術等目前國內企業所採用的人才測評技術。全書用大量的人才測評案例,剖析了人才測評技術的特點、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技巧,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對實際人才測評工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目錄
第1章
人才測評概論
1.1 人才測評的基本理論
1.2 人才測評的管理
1.3 人才測評與人力資源管理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2章
工作分析與人才測評
2.1 工作分析概述
2.2 常用工作分析的方法與技術
2.3 勝任特徵與人才測評
2.4 勝任特徵模型的構建與作用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3章
心理測驗技術
3.1 心理測驗概論
3.2 個性測驗
3.3 能力測驗
3.4 動機測驗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4章面試技術
4.1 面試概述
4.2 面試的實施程式
4.3 面試題目的設計
4.4 面試進程控制及評價實施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5章
無領導小組討論技術
5.1 無領導小組討論
5.2 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題目編制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6章
公文筐測驗
6.1 公文筐測驗的基本操作
6.2 公文筐測驗的題目編寫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7章
角色扮演技術
7.1 角色扮演的概念
7.2 角色扮演的特點
7.3 角色扮演的測試過程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8章 360度反饋技術
8.1 360度反饋技術概述
8.2 360度反饋技術操作
8.3 360度反饋技術套用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9章
其他測評技術
9.1 履歷分析技術
9.2 工作樣本測試
9.3 管理遊戲
9.4 事實蒐集技術及其他技術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10章
評價中心技術
10.1 評價中心技術概述
10.2 評價中心操作流程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11章
測評的實施過程
11.1 測評方案的設計
11.2 測評方案的實施
11.3 撰寫測評報告
11.4 測評後的人事決策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第12章
人才測評的套用領域
12.1 人才測評在競聘上崗中的套用
12.2 人才測評在招聘選拔中的套用
12.3 人才測評在人力普查中的套用
12.4 人才測評在培訓與職業發展中的套用
12.5 人才測評在績效管理中的套用
12.6 人才測評在甄別心理健康人員中的套用
12.7 人才測評在發展中心中的套用
12.8 人才測評在團隊領導力評估中的套用
學習指南
關鍵字
思考題
參考文獻
人才測評的作用
人才測評——人才招聘
人才測評可在短時間內準確有效的對應聘人員的基本素質進行評價,並可以對所有應聘人員進行有效篩選、汰劣,提供甄選信息。
人才測評——幹部選用
這一作用在於對人才基本素質與發展潛能進行評價,可提供後備幹部診斷預測信息,為人事決策服務。
人才測評——人力資源普查
能夠識別潛在的人才,提供企業人才資源整體結構狀況的分析信息,為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服務。
人才測評——人才培養
能夠識別人才發展潛力和發展局限以及人才的個性發展機制,為人才發展提供決策信息。
人才測評——下屬管理
提供理解把握下屬的必要信息,改進管理辦法。
人才測評——團隊建設
診斷組織內部衝突,為團隊間相互理解認知,減少團隊成員的角色衝突,改善合作關係提供信息。
人才測評——崗位安置
識別人才發展潛力和潛在才能,為合理分工和崗位安置提供信息。
參考資料:http://www.beisen.com/product/iassessment/introduction_z/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