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對未來科技的討論熱度不減,先是馬斯克多次警告機器會殺死人類,而後是先後上映的《超體》與《星際穿越》,雖然現實科技與電影中還相差很遠,不少人卻已難掩對人工智慧的恐懼之情。科技的進步讓機器不斷智慧型化,對人類的發展和生產力的解放都是一件幸事,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恐懼,不過是害怕被機器統治罷了 。
人創造了機器
人創造了機器,反而讓機器來統治人類,從心理和道德上來說都難以接受。那么人類為何不肯接受由更理智的機器來統治這個世界呢?其實按照中國人的思維邏輯很容易解釋。從夏初到清末,華夏文明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崇尚人治而非法治的,孔子以德治人的學說流傳至今,學而優則仕的觀點更是影響了幾千年。毋庸置疑,法治相比於人治更加公平也更加科學,但中國古人對人治的推崇達到了狂熱的地步。其實西方在古代一樣推崇人治,柏拉圖的“賢人政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整個世界從人治向法治的轉變,根本推力還是生產關係的轉變,也就是說現如今的生產關係更適用於法律來統治世界。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除了人工智慧的進步,生產關係也將進一步轉變,讓機器來更加公平甚至冷酷的來維持世界秩序或是那個時代的必然選擇。作為古人的我們或許是多慮了。
產生恐懼
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恐懼原因很簡單,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我們對未來科技的概念更多的來自於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或許我們畏懼《生化危機》中人工智慧的殘酷,對《黑客帝國》中智慧型機器人的血腥不寒而慄,甚至為人工智慧的倒戈擔憂整個人類的生存。一旦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當機器具有了智力,人類在科技面前毫無隱私可言,甚至會顯得不堪一擊。但未來的世界並不會按照科幻電影裡的模式發展,人類在創造智慧型機器的同時肯定會保留操縱機器的權利。不過這些科幻電影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人工智慧也是要有底線的,對人類生存無益的科技絕不應該染指,就像複製人一樣。
個人隱私
現實中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恐懼更多的在個人隱私的問題上,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的隱私在一些人的眼裡變得透明,主流科技雖然僅存在於虛擬階段,各種隱私問題已經開始出現。當我們進入物聯網時代,當智慧型化設備遍布我們生活的左右,人工智慧的安全性,人類的隱私問題會變得十分可怕。網路上曝光的一些隱私已經足以讓一個正常人去自殺,人工智慧將殺死人類的說辭也並非沒有道理。我們使用網際網路時每一次搜尋,每一次購物都會被大數據統計分析,而後帶給我們一條條定向廣告。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又會被強制做些什麼呢?我們的生活正在被人工智慧一步步控制。
萌芽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現在還處於萌芽階段,微軟的小冰和小娜在人工智慧領域搶盡了風頭,蘋果的Siri等產品讓語音互動成為可能,百度和谷歌這兩家搜尋公司開始深挖人工智慧技術,日本更是製造出了擁有6歲智力的機器人,更直觀的是越來越多的產品在名字上印上了智慧型的符號。但離科幻電影裡的人工智慧依然遙遠,所謂的智慧型設備也不過是在編程的技術上實現的,本身並不具有智力。但人工智慧的前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和公司所認同,人工智慧的真正實現也只是時間問題。
著眼未來
讓人工智慧作為未來世界的管理者或許沒那么可怕,不過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著實讓人擔憂,微軟小冰700萬的代言費讓人唏噓不已,搜尋公司利用人工智慧做的定向廣告也讓不少人頭疼,人工智慧技術的過早盈利不得不讓人擔心我們的生活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樂觀來講,與其杞人憂天地為人工智慧擔憂,倒不如去擁抱人工智慧,享受科技帶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