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島人

亮島人

2011年12月,在台灣防務部門與連江縣政府協助下,台“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在馬祖的軍事管制區亮島,成功發掘出一具約7900年前的完整人骨骨骸,命名為“亮島

簡介

“亮島人”不但是台灣所發現最早的人骨,也是閩江流域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骨,更可能是南島語族所發現最早的人骨。此一重大考古成果,無論對台灣、兩岸及國際考古學界,均有非凡意義。

馬祖考古隊計畫主持人陳仲玉說,“亮島人”的骨骸完整,有頭骨、四肢,連胸骨、鎖骨、肩骨均清楚可識。另根據清大邱鴻霖教授考古隊所做研究,“亮島人”為男性,有Y染色體,年紀約30到35歲,身高160到165公分,手臂相當強壯。

據了解,馬英九對“亮島人”此一重大考古發現極度重視,已於上周聽取台軍方簡報。

習俗

“亮島人”發現位置在亮島“島尾一號”遺址,其墓葬方式為古代普遍常見的“屈肢葬”,即人剛死之時,將其下肢向上捲曲,如同嬰兒在母親子宮內形狀,然後埋葬。台灣原住民直到百年前,仍有“屈肢葬”習俗。

陳仲玉表示,“亮島人”不僅是台灣所發現年代最早的“屈肢葬”骨骸,可能也是南島語族最早的。台灣最著名的“屈肢葬”骨骸,是新北市的十三行遺址,但僅約1000餘年,而“亮島人”則有近8000年歷史。

挖掘經過

“亮島人”是2011年12月19日於“島尾一號”遺址的第一號洞挖掘出土,隨後運至馬祖民俗文物館進行研究。台當局“文建會”上周赴馬祖深入了解挖掘成果,將指派專家進行骨骸清理,再做3D掃描,重建“亮島人”形貌,並淬取DNA做人種學研究。

島尾一號遺址有一層厚度約30至40公分的貝冢,即古人堆積垃圾的地方,肉眼可見,“亮島人”即在貝層之下出土。經過台大相關單位的三次碳十四檢測,貝冢上層年代約7500餘年,下層更高達7800餘年。

陳仲玉說,“亮島人”依國際考古標準程式挖掘,於貝層下挖出一個長2米、寬1米、高60厘米的坑洞。該遺址同時發現骨器、石器與陶片等常見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但物件不多,且均破碎。

陳仲玉說,亮島形勢險峻,“亮島人”應是在7000多年前,季節性地前往亮島,而不是終年住在島上。此外,由亮島貝層顯示,“亮島人”在該島活動時間約在7500到7800年間,且持續長達三、四百年之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